棉花保护价政策的出台,在给予棉农最低收益预期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或在于,抑制棉花播种面积的大起大落,使之与粮食播种之间形成一个合理的平衡,不至于与粮食种植产生用地之争。
中新社援引南方日报4月2日报道,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决定从2011年度开始实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临时收储价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每吨19800元。
这是我国首次确立棉花临储制度。这意味着,棉花也开始跟粮食作物一样,享受到政府的保护价收购。政策出台的真正意义在于,抑制棉花播种面积的大起大落,使之与粮食播种之间形成一个合理的平衡。
“19800”引发定价高低之争
预案执行时间为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临时收储价格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每吨19800元。棉花主产区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甘肃、新疆13省(区、市)为执行区。
预案表明,一旦标准级皮棉价格连续5个工作日低于19800元/吨,便启动政策性收储。国家发改委指出,临时收储制度的建立和预案的及时发布,有利于保护棉农种棉积极性,稳定今年棉花生产。
“最低收购价的出台,使棉农有了稳定的收益预期,对稳定棉花播种面积有一定效果。”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如果从成本收益综合来考虑的话,19800元/吨这一价格有点低,按照我们春节前的测算,应该定在22000元左右。”马文峰认为。
据计算,19800元/吨新年度收储皮棉底价,按目前棉籽价格折算,大致新花收购价5.0元/斤左右,相对目前期货和现货价格都偏低,如果按照成本核算,仅够保本。东兴期货研发中心分析师张郡凌认为,最低收购价定价较低,对种植面积扩大并不利。
或为平衡粮棉用地之争
去年棉价一路疯涨,标准棉现货已经从2009年的1.3万元/吨上涨到目前3万元/吨左右。业界对今年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已有预判,但普遍预计增幅仅在5%左右。
中国棉花协会3月植棉意向调查显示,由于棉花收购价格水平较高,全国大部分地区植棉面积有所增长,预计2011年全国植棉面积8096万亩,同口径比较增长5.1%,较此前统计预估的8455万亩有所下降。
同时,棉价暴涨也提振了各主产国的种植积极性。据报道,2011年美国棉花意向种植面积扩大近15%,印度也在增加种植面积。种植面积的大幅增长势必会对未来价格走势带来影响。
从农产品的市场规律来看,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同时存在生产周期,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价格)涨一年跌一年的现象很常见”,马文峰指出,19800元/吨给出的一个信号是,由于全球播种面积增加,今年棉价难以走出去年的强势,往下走的可能性会更大,这对棉农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在马文峰看来,棉花保护价政策的出台,在给予棉农最低收益预期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抑制棉花播种面积的大起大落,使之与粮食播种之间形成一个合理的平衡,不至于与粮食种植产生用地之争。
业内人士表示,棉花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在2006年曾呼之欲出但未能问世,一方面跟操作实施有关,另一方面国家担心会因此加剧粮棉用地之争。“土地一般都是用来种粮、油、棉,农民会通过收益对比来选择种植作物品种。”马文峰称,中国作为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都存在大量需求缺口,但与粮食的战略意义相比,它的地位仍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