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大豆叶面肥喷施注意事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01  浏览次数:82973
内容摘要:大豆叶面喷肥,具有用量少、见效快、肥效高、效果好等优势,近年来已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但由于部分农户错误地认为,叶面喷肥有益无害、多多益善,因而实际运用中存在随意选择肥料种类、随意加大用量、随意确定喷肥时间、随意增加次数等问题,不仅影响到

大豆叶面喷肥,具有用量少、见效快、肥效高、效果好等优势,近年来已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但由于部分农户错误地认为,叶面喷肥“有益无害、多多益善”,因而实际运用中存在随意选择肥料种类、随意加大用量、随意确定喷肥时间、随意增加次数等问题,不仅影响到叶面喷肥的效果,有时甚至对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对大豆实施叶面喷肥,要注意以下几点:

  (1)肥料种类。要看苗用肥:若植株生长缓慢、瘦弱、矮小,叶色发黄,属于缺氮,叶面喷肥应以氮为主,搭配少量磷、钾肥;反之,若植株高大、嫩绿,节间长,氮素营养充足,叶面喷肥就应改为以磷、钾为主,不能一成不变。

  (2)肥液浓度。不同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不同肥料耐受能力有很大差别。肥液浓度过高,常常会造成肥害烧叶。尤其是温度较高时叶面喷肥,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应把握“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另外,在植物苗期,叶片组织幼嫩,喷肥的浓度要适当低一些,出现脱肥缺素症时,浓度要适当高一些;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浓度宜低一些,喷施常用元素肥料浓度可适当高一些。不同叶面肥,喷施浓度一般为:尿素0.5%—2.0%,过磷酸钙1%—5%,磷酸二氢钾0.2%— 0.5%,硼酸0.1%—0.5%,钼酸铵0.02%—0.05%,硫酸锌0.05%—0.2%。

  (3)喷肥时间。从喷肥时期上讲,一般应当在生长发育中、后期叶面积较大时喷肥,效果最好。在植物叶面积较小时喷肥,不仅肥液浪费多,而且效果也不太理想。钼肥宜在大豆开花前喷施,硼肥和锌肥则宜在大豆初花期喷施效果最好。从喷肥时间上讲,应在无风的阴天或晴天上午叶面露水干后,避开烈日高温时段早晚喷施。若喷肥时叶片上有水珠或露珠,会降低肥液浓度,达不到施肥效果。若在烈日高温时喷肥,空气湿度小,不仅肥液挥发浪费多,而且肥液喷施后很快变干,叶片难以吸收,会使肥料利用率降低,有时还会因叶片上的肥液水分蒸发过快,浓度迅速增高造成“烧叶”。

  (4)喷施次数。不少农户认为,叶面喷肥的次数越多越好。事实上,一般喷施2-3次,且每次喷施一般应间隔7-10天以上。对微量元素肥料,喷施次数不可过多,浓度不可过大,否则不仅起不到增产效果,反而会造成微量元素中毒。

  除考虑以上四个因素外,还应注意三点,一是叶面肥量虽少,但必须充分溶解并搅匀才能喷施;二是植物叶背面角质少、气孔多,易于吸收,因此叶面喷肥应以叶背为主,叶面为辅;三是有的叶面肥可以与肥料或农药混用,但也有许多不能随意混用,否则会影响肥效与药效,有时还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我公司生产的叶面肥分为四类:复合型叶面肥以农业钼酸铵为主原料,富含氮、磷、钾、钙、镁、铁、硼、锌、铜、多聚磷酸铵等多种微量元素,主要适用于大豆、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每亩喷施60g或液体300ml,用水25-30kg,使农作物生长茂盛,叶片肥厚浓郁,颗粒饱满,可增产20%以上。

  营养型叶面肥:主要适用于蔬菜、瓜果类,此类叶面肥中氮磷钾钼及十多种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尤其是适宜于作物生长后期各种营养的补充。

  植物类叶面肥主要适用于茶叶、烟叶、花卉、果树等,此类叶面肥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多聚磷酸铵、钙、镁、钼、铁、硼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使作物叶面肥厚、浓郁等,适用于植物生长前期中期使用。

  生物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含微生物及代谢物,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类物质,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减轻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等。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大豆叶面肥喷施注意事项”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401/129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