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荒地变身现代农业基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31  浏览次数:81003
内容摘要:一年只能种一季旱季作物玉米的丘陵地,通过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如今渠水延伸到了田间地头,换种成高产值的小米辣椒;多年来一直外出务工的打工者们也纷纷回来了,开始在金土地里刨收新的财富梦想 随着双流县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的

一年只能种一季旱季作物玉米的丘陵地,通过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如今渠水延伸到了田间地头,换种成高产值的小米辣椒;多年来一直外出务工的打工者们也纷纷回来了,开始在“金土地”里刨收新的财富梦想……

  随着双流县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的完工和投入使用,该片区由望天种植的荒土地变成了寸土寸金的现代农业基地;在核心区 150多亩,辐射2000多亩的土地上,集中了8口堰塘、2座围水池、14公里长的U形渠、排洪渠,还有独特的生态治污池、与现代农业园区配套的观光步道等设施,由纯农业种植模式变成了集农业种植、观光与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灌渠引水

  地平村不再“口渴”

  一条条U形沟、排洪渠像毛细血管一样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新整理的土地上;而每隔不远处,便有一座绿波荡漾的塘堰,乍一看,还以为走进了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其实,它就是双流县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籍田镇地平村综合示范项目。

  记者站在高处向下望去,地平村土地阡陌纵横,崭新的水渠中流淌着清澈的河水,水渠四通八达,渗透到田地的深处,保障农田得到最大限度灌溉。两条引水渠交汇处,有一个1.5米见方的方形水池,这座水池有两个功能,可以在发生旱情时起到集中水源的作用,同时使水中的泥沙在这里沉积,为水渠清淤提供了方便。

  记者注意到,在水渠旁边有一座面积大概12平方米长方形、里面铺满了植物的水池。据介绍,这是一座生态处理池,由两口过滤井和一座处理池组成,生活污水经由前面两口过滤井过滤并进入铺满细沙、鹅卵石、木炭和绿色植物的蓄水池之后便进入灌溉渠成为灌溉水。考虑到成都平原夏季多大雨、暴雨的特点,工程还专门规划设计了排洪沟,排洪沟比引水渠略宽、略深,由鹅卵石铺就,十分美观实用。

  沿水渠干流而上,一座蓄水池展现在记者面前,“这座蓄水池后面就是外引水渠的干流,这些水是从都江堰引来的。”地平村5社胡社长向记者介绍。据悉,地平村共建设和修复水渠14公里,改造了8口塘堰,还有独特的生态治污池、与现代农业园区配套的观光步道等设施。

  组织合作社

  “金土地”里刨财富

  水田水利设施的改造,首先受益的便是当地农民。

  据介绍,灌溉用水不足导致多年来地平村的农业一直都是走“靠天吃饭”的老路,该片区以前只能种植抗旱性好的玉米,如今,水利设施改造到位,村里开始种植红樱李和小米辣椒。

  从2010年12月地平村小型水利工程动工开始,外出打工者纷纷辞掉了城里的工作回到了家乡,参与当地的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农民积极性很高,政府财政出资,农民出劳务,工程就建成了。”胡社长向记者介绍道。如今,水利设施建设好了,当初的荒土地变成今天的“金土地”,农民们都愿意留在家里发展。

  “你看,这些红樱李今年就可以挂果了!”胡社长告诉记者,外出务工者纷纷回到家里搞建设,村里成立了红樱李合作社,仅几个月间,就有40多户社员入社,种植优质的红樱李。

  记者站在成仁公路向地平村望去,高低错落的耕地上已经铺满了育种用的塑料薄膜。据胡社长介绍,在红樱李树的间隙里,再过一段时间将种植满高经济附加值的小米辣椒,社里已经与一家公司签订了订单,“公司将按5元/公斤的保底价来收购,按亩产2000公斤来计算,可以增收1万元左右。”胡社长介绍,这些小米辣椒还没有产出就已经有了销路。

  据介绍,未来地平村还将围绕着引来的“水”做文章,进一步升级农业产业,建成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新农村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荒地变身现代农业基地”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331/125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