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农业机械化为农机行业提供发展良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29  浏览次数:81252
内容摘要:我国今年农机购置补贴为175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如果按照1:3.35的历史拉动比例测算,今年将拉动农机需求760.64亿元,相当于2010年农机工业总产值2838.1亿的26.8%。因此,相关上市公司有望从中获益。 3月16日,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

我国今年农机购置补贴为175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如果按照1:3.35的历史拉动比例测算,今年将拉动农机需求760.64亿元,相当于2010年农机工业总产值2838.1亿的26.8%。因此,相关上市公司有望从中获益。

  3月16日,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意见》。3月21日,农业部和财政部印发《2011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我们认为,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扶持力度将不断加大,农业机械产业有望迎来一个较快发展时期。

  我国农业机械化尚处中级阶段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我国农业机械工业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16大类、104个小类、3200 多种产品的完整工业体系。1978年,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仅为50多亿元,2010年农机工业总产值为2838.1亿元,32年间增长了约45倍。从 2004年中央政府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始,7年间中央财政共投入354.7亿元的农机购置补贴,累计拉动农机需求1541.7亿。

  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标准,将农业机械化发展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国外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7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我国农机化尚处于中级阶段,各项农机化指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按农业开展的工序来看,我国机耕机械化水平高于机播和机收。按种植对象看,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普遍高于经济作物,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的机械化水平为最高,水稻和玉米的机械化水平较低。

  农业机械化政策频出

  3月16日,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意见》,提出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 45%,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80%。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此次意见的各项目标和先前制定的《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年)》大致相同,但略有改动。

  2011年农业部确定了五个方面的农机化发展重大目标任务: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4%左右;水稻栽植机械化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23%;玉米机收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30%以上;完成深松整地面积14830万亩、新增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1500万亩、培训新购机农民100万人。

  3月21日国务院在河南省许昌市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回良玉指出,要强化保护支持政策,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

  3月21日农业部和财政部印发《2011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旨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应。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

  农业部提倡农机生产企业采取直销的方式直接配送农机产品,减少购机环节,实现供需对接。拟开展试点的省份要认真研究,周密考虑,科学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报农业部、财政部审定后实施。据悉,2011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175亿元,有望比去年增加20亿元。农业机械化对相关行业影响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目前种植面积达到4.5亿亩,总产量超过1.8亿吨,种植户1.5亿户,约占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的30%、粮食总产量的40%和农户总数的60%。然而,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依然很低,其中水稻栽插机械化严重滞后,是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最薄弱环节。2010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8%,机种水平只有20%。

  根据农业部规划目标,未来5年水稻耕整地机械化水平稳定提高,其中收获与种植机械化水平每年持续提高3-4个百分点,种植机械化水平每年持续提高4-5个百分点,相关机械将最大化受益。

  2008年以来,我国插秧机保有量稳步提升,年新增保有量增长率保持在20%之间。根据机种水平和对应的插秧机保有量计算,不考虑折旧因素,如果要实现农业部制定的机械化种植水平,2011年和2015年保有量分别要达到约37.95万台和74.95万台,2011年-2015年新增保有量为 41.25万台,是当前保有量的1倍多,对应年复合增长率为17.5%。在考虑折旧因素的情况下,由于插秧机一般更新周期为6年左右,如果要实现农业部既定的目标,则2011年-2015年我国插秧机的销售量总数将达到60万台左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左右,接近2010年增长率。

  我国水稻机收水平2010年已经达到60%,稻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为84.5万台。按照当前机种水平和对应的机保有量计算,不考虑折旧因素的情况下,要实现农业部2015年机收水平80%的目标,“十二五”期间需新增保有量28.17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6%。如果考虑折旧因素,由于联合收割机的更新周期一般为7-8年,则2011年-2015年,我国稻麦联合收割机的销售总量将达到61.61万台左右,年复合增长率约13%以上,高于2010 年和2011年增长率。

  2008年-2010年,中央累计补贴插秧机和稻麦联合收割机14.2万台和14.7万台,分别占其新增保有量的82.56%和82.72%。中央相应投入补贴资金14.4亿元和36.3亿元,分别占当期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4.43%和11.17%。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在 2011年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加大对收割机、插秧机等的补贴力度,补贴资金重点向水稻主产区倾斜、向薄弱环节倾斜。我们认为,保守估计今年中央对插秧机和稻麦收割机的补贴资金为7.75亿和19.55亿,带动插秧机和稻麦收割机销量为7万台和7.92万台。乐观估计,考虑到相关政策倾斜,未来中央对收割机和插秧机的比重将有所扩大,水稻种收机械销量会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p#分页标题#e#

  我国2004年开始对农机进行补贴,从开始的7000万到2011年的175亿,增幅约为249倍。2004年-2010年7年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达到354.7亿元,带动了地方和农民的投入约1187亿元,中央投资拉动比例达到1:3.35。如果按照这一比例计算,2011年中央补贴政策将拉动农机需求达到760.64亿。

  我们认为,我国未来对农机的补贴强度仍有提高空间。相对于国内接近2000多亿元的农机销售额,175亿元的补贴强度不算高。当前我国的补贴标准为价格的30%,单机限额不超过5万元,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率为60%,日本、韩国对于农机购置补贴都达到50%的水平,除此之外还有政策性优惠贷款。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业机械化为农机行业提供发展良机”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329/118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