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的滇藏公路上,盐井只是人们前往藏地朝圣的一个驿站,毫不起眼。可是,在那个食盐匮乏如金的年月,它曾经如此煊赫:传说中引发两国大战的宝地,茶马古道上名噪一时的重镇。它还吸引了外国传教士穿越千山万水慕名而来,那座十九世纪中叶兴建的天主教堂,至今保存完整。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现在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 。
盐井“桃花盐” 图片来源:茶马故道
盐井是西藏一个神奇的地方,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现在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
旅游重磅推荐
阳春三月去看女人晒“桃花盐”
盐井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其实制盐的工艺并不复杂,每天早晨女人们背着桶、挑着担子下到江边的卤水井取出卤水,再挑上半腰倒在盐田里。
制盐的工作都是由女人们来完成的。强烈的阳光,使她们的脸上过早刻上了岁月的痕迹,然而,以我们外人的眼光看, 在那一张张脸上总是能找到最质朴、最灿烂的笑容。平整的盐田像镜子一样,有种神秘的美感。尽管同取一江之水,两岸的盐田却泾渭分明地出现红、白两色。西岸的加达村盐田是红色,东岸上下盐井村的盐田却白色,并因此被称为红盐井和白盐井,这种看似神秘的现象源于澜沧江两岸土质的不同--加达使有红土铺盐田,而上下盐井却用细沙或白土铺田。
每年的3至5是晒盐的黄金季节,不但阳光明媚,掠过河谷的风也非常强劲,很容易出盐,这时盐的品质是最好的。此时也正是澜沧江两岸桃花陆续开放的时节,这些在“桃花月”晒出的盐被称为“桃花盐”。
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
盐井天主教堂 图片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盐井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是西方与藏族建筑艺术的罕见结合,其内部装饰是典型的哥特式高大拱顶,天花板上绘满了《圣经》题材的壁画,而外部则呈“梯”字形,是藏族民居常见式样,只有建筑外墙正中的大十字架提醒着人们这是一所教堂。天主教堂里极具中国特色和藏式风格,色彩艳丽的外墙和庭院里如火如荼开放的格桑花,显现着别样的风情,除了耶稣像、圣母像和一些装饰品外,还有传统的红灯笼和洁白的哈达。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用各自的方式祈福和祝愿,这样的场景让人看了莞尔一笑,引发思考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古老的盐井人不仅善于与人相处,似乎更善于与神沟通。
盐井旅游实用攻略
盐井女人 图片来源:茶马故道
最佳旅游季节:
每年的3至5是晒盐的黄金季节,不但阳光明媚,掠过河谷的风也非常强劲,很容易出盐,这时盐的品质是最好的。此时也正是澜沧江两岸桃花陆续开放的时节,这些在“桃花月”晒出的盐被称为“桃花盐”。
交通:
盐井位于西藏芒康县,是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云南德钦和西藏芒康之间每天都一班对开的班车,盐井是中转站。如果目的地只是盐井,建议最好从云南德钦进入(从西藏境内去盐井要绕一个大圈,而且西藏的路况比云南的更差)。盐井客运站每天上午有发往德钦和芒康的班车各一班,距离都是100公里多点。到德钦的班车每天08:00am发车(票价40),到芒康每天上午时间不确定或可能无故停运(票价42),盐井的班车站设在了下盐井村。
无论从芒康到盐井还是从德钦到盐井路况都不好,而且多是悬崖土路,如果是自驾游必须打醒十二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