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小麦蚜虫和麦蜘蛛在华北、黄淮和江淮麦区发生呈上升趋势,局地达到防治指标;西南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纹枯病、白粉病等病虫害为害继续加重。截至3月10日,小麦病虫害全国累计发生面积9025万亩,同比增加24%;累计防治面积2639万亩。油菜菌核病在西南、长江中游南部普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352万亩,比上周增加96%;累计防治面积209万亩,比上周增加97%。油菜蚜虫、病毒病、霜霉病等其他病虫累计发生1976万亩,累计防治885万亩。
发生态势:虫害重于病害
小麦和油菜发生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当前小麦蚜虫和麦蜘蛛在华北、黄淮和江淮麦区发生呈上升趋势,发生面积分别是2087万亩和2185万亩,同比增加 174.8%和59%,比上周增加17%和34%;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为害继续加重,发生面积分别为125万亩、4391万亩和237万亩,比上周增加39%、28%和36%;孢囊线虫病、全蚀病和叶枯病在河南等地也开始发生。,油菜菌核病在西南、长江中游南部普遍发生,发生面积352万亩,比上周增加95.9%,西南、江南等发生较早的地区菌核病已经开始侵茎;蚜虫在整个长江流域油菜产区普遍发生,发生面积112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7.3%,比上周增加35.6%。霜霉病在西南、长江中游油菜产区普遍发生,发生面积811万亩,比上周增加33%。病毒病和甲虫在个别省份零星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 28万亩和13万亩,分别比前一周增加74%和62.1%。
随着气温回升,雨水增多,田间麦苗群体加大,麦田杂草和小麦病虫害将加快发生。麦蜘蛛、麦蚜在各麦区发生将进一步加重,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也在北方麦区迅速发展。油菜病虫害在西南、江南地区病情将继续加重,菌核病将进入发病始盛期,发病范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会进一步扩大。
防治要点:加强监测区别对待
针对当前小麦病虫发生情况,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制定了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并派出三批防控督导组。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也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一是加强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监测。贵州、安徽、陕西、云南等省增加小麦病虫监测点和频次,组织技术力量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虫情、查墒情。二是积极做好田间管理。山西省南部麦区正在结合早春管理有效降低麦田病虫草害基数,人工除草96万亩。云南省对小麦条锈病已见病区域进行了挑治。三是落实工作部署,开展技术指导。陕西省编印了小麦病虫防治技术要点,湖北省植保总站、贵州省植保植检站等发布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山西省召集基层测报员和植保专业防治组织成员对当地常发病虫测报、防治技术开展了培训。由于长江中下游主产区油菜尚未进入花期,防治适期未到,各地多结合春管工作,进行农业防治;西南地区、湖北、江西等地针对早发、重发地块进行了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