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3月1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本档我们要关注的是粮食增产行动,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的确,粮食是生产之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就《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门分工,决定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而今年的目标是力争产粮超过万亿斤。在今年的粮食增产行动当中,落实播种面积,严格耕地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科技兴农,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等都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粮食增产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因此也牵动着很多人的心。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们纷纷就粮食增产发表建议,提出了未来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有人提出,饭碗得靠我们自己端,这句话可谓是意味深长。饭碗靠自己端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保证粮食的稳定增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稳定当前的农产品价格。
那么今年的粮食增产行动和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的背景,如何来保障年产万亿斤的目标实现呢?本档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来做评论。
主持人:您好李教授!我看到有媒体报道说今年夏粮丰收在望,但是粮食等农产品的价格依然是照涨不误,尽管说大宗农产品价格近期出现了震荡向下的态势,但是不少的分析认为,像受到中东局势还有日本地震的冲击等,国际粮价会传导到国内市场,成本上升也会促使农产品价格上涨,一系列的因素,那么您认为我们这个时候提出粮食增产行动是不是也受到了这些形势与通胀成本上升压力等这些因素的影响呢?
李国祥:确实是这样,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发展粮食生产,意义特别重大。现在国际形势整体是在动荡,不稳定因素很多,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国内物价应该来说通胀预期还没有完全根除,所以说在当前情况下粮食价格是最重要的基础。我们把粮食生产发展好,手中有粮,确实对于我们争取主动权意义非常重大。
主持人:现在有一种观点是说日本大地震从长期来看对粮价的波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您有这样的一种分析吗?
李国祥:根本来说它的影响还是有限的,主要是因为日本是一个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国家,它的粮食生产自给率非常低,只有大米是自己种。实际上地震对于日本农业生产的破坏就是大米,日本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很强,但是由于它经济实力很强,它的进口能力应该说不会受很大影响。日本的大米依赖国际市场,但是日本的大米需求量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日本地震对于国际市场的冲击不会特别明显。
主持人:会比较有限。另外之前我们看到在行动当中也提出过几个关键词,除了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之外,还要力争实现夏粮丰收、早稻增产、秋粮稳定,这不是恰恰说明当前我们任务当中还是存在着这样的困难需要克服呢?
李国祥:确实,2010年我们国家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夏粮减产0.3%,所以今年必须把我们原有的生产能力应该发挥出来。我们现在确定目标,希望夏粮与早稻产量能够恢复到过去的水平,把秋粮稳定在2010年水平的基础上,从可行性来看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粮食,应该就能够达到5.5亿吨的水平,也就是一万一千亿斤。
主持人:也就是说夏粮丰收、早稻增产、秋粮稳定是我们今年在粮食生产和种植过程当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另外业内人士也有这样的观点,说我们在粮食稳定增产当中还面临着很多不安全因素,比如说天气因素,比如说农民不愿意种粮,还有农业基础设施多后等,您认为不安全因素都包括哪些?
李国祥:应该说当前我们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困难,第一就是自然灾害比较严重,我们国家基础设施侵占比较多,农民抗旱如果投入太大,积极性会不高,这是第一个大问题。第二,近几年我们的粮食价格提高了,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业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上升也很快,这些因素就会影响到农民种粮的收益,进而影响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第三,我们国家的粮食已经连续七年增产,很多地方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现在粮食特别充足,地方政府认为现在国家粮食非常多,粮食价格上涨主要不是供给问题而是炒价等其他因素,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倾向有一个忽视的倾向出现。所以说单纯从我们国家大体出发,应对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与不稳定,从我们国内的物价总水平出发,特别强调粮食增产是应该的。
主持人:您也分析了三方面的原因,能不能简单的解释一下您特别提到农资与农村劳动力成本价格上涨因素,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来解决?
李国祥:当前农资特别是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的价格上涨势头比较明显,主要是粮食价格上涨影响很多供应价格,有些人看到农民种粮尝到了甜头,农民有这种需求,就有了抬高农资价格的欲望,所以我们政府在布置工作时也特别强调,要加大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通过监管来保证价格的稳定,好的,非常感谢李教授给我们作出的评论,谢谢,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