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成都: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农家乐更添川西好风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18  浏览次数:81247
内容摘要:客房装修了,车位增加了,腊肉熏好了,香肠灌好了走进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桃源村村民曾中明开办的农家乐,村民们都在为成都国际桃花节做准备。我们正在精心准备,等着迎接八方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曾中明喜上眉梢。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3月,龙泉山桃花

“客房装修了,车位增加了,腊肉熏好了,香肠灌好了……”走进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桃源村村民曾中明开办的“农家乐”,村民们都在为成都国际桃花节做准备。“我们正在精心准备,等着迎接八方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曾中明喜上眉梢。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3月,龙泉山桃花盛放,风景美不胜收。品牌节庆——成都国际桃花节的举办,极大地拉动了当地旅游消费。去年3月,曾中明开办的“农家乐”生意红火,最多时一天接待近400人,营业额2万多元。据统计,每年3月成都国际桃花节举办期间,桃源村农家乐的营业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的近九成。

  马路两旁的数十家农家乐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周末来村里度假的成都游客。遍地开花的农家乐,已经成为成都乡村旅游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都作为全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特色旅游古镇6个,旅游特色村22个,星级乡村酒店11家。2010年,成都市旅游局继续在全市开展乡村酒店星级评定工作。

  按照成都业内人士的划分,成都的农家乐,发展至今已历经三代。

  (一)

  成都农家乐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郫县、温江等地利用自身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将各自庭院的盆景、苗圃、根雕、字画等展示给城里人观赏,城里人利用节假日到城郊农村,到农家小院呼吸新鲜空气,观赏川西田园风光,采摘新鲜蔬菜,临走时还可以购买新鲜的农产品。农民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随着游人的增多,“农家乐”初具雏形。此为第一代农家乐。

  第一代农家乐以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简单的农事体验为主,其特点是原生态、粗放性。

  (二)

  成都平原春季芳菲遍野。21世纪初,各区县多以花为媒,以节庆为载体,发展出各具特色、客源稳定的农家乐。此为第二代农家乐。第二代农家乐以乡村文化品牌化展现为主,其特点是标准化、规模化、符号化。成都市锦江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出“五朵金花”——各具特色的“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农民依托“五朵金花”构建的经营、就业、保障平台,变单一的种植农作物收入为通过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等多渠道增收,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龙泉驿区的成都国际桃花节,已经从最初的区域性盛会,发展到如今的国际性品牌节庆。

  近5年来,成都国际桃花节每年吸引游客300万人次以上,龙泉驿区已培育三星级以上“农家乐”70余家。

  (三)

  作为“农家乐”发源地的郫县农科村日前提出,要在农家乐经营发展中注入民俗文化元素,建设以田园深度体验为主导的第三代农家乐。在盆栽艺术体验坊中,听音乐看盆景;首开乡村夜游项目,在朦胧的夜色中听蛙声……强调体验和参与,重点打造私家精制豆瓣坊、建设“十坊八店,七观九住”,挖掘景点背后的文化资源,继续引领全国农家乐发展。

  “民俗文化只是农科村让体验进村的一种尝试,以此为契机,农科村将借鉴西湖龙井草堂的发展模式,在农家乐发展上进行创新,打造出第三代农家乐。”郫县宣传部董锐同志介绍说。农科村打造的第三代农家乐,其特点是小型化、精致化、个性化,目标客户可细分,并量身定制服务。

  农家乐在成都的发展,目前以第二代为主。随着发展的深入,农家乐将提供更多样的产品,这将极大地丰富乡村旅游市场。成都市民乡村旅游需求潜力巨大,农家乐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成都: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农家乐更添川西好风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318/91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乡村旅游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