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宫学斌两会建言农田水利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18  浏览次数:81683
内容摘要:近年来在极端气候下频发的严重旱灾,让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聚焦水利。与水利相关的问题,自然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宫学斌日前接受采访

近年来在极端气候下频发的严重旱灾,让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聚焦水利。与水利相关的问题,自然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宫学斌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水利设施薄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突出,要加快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应建立水利建设问责制。

近年来,我国各地连续遭遇较为严重的旱情,引起全国大范围跨省区的干旱就爆发了数起,从几年前的重庆、成都大旱到2009年的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大旱再到2010年的西南五省区大旱,其频率似乎越来越快、覆盖范围越来越大。频繁大范围干旱令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暴露无疑。

宫学斌说: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突出。中国农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面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十多亿人口的粮食需求以及越来越复杂的气候变化,水利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宫学斌建议:建议实行水利建设问责制(类似于我国现在的矿难问责制)。如果出现严重的干旱损失,就要对地方政府一把手行政问责,从制度上确保地方政府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并长期坚持不懈。

水,是农业的血液,农村水利的建设,正如农业的“血脉”一般,如何科学规划、引导疏通,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让“血液”能够滋润到每一寸农田,也是本次大会代表重点关注的水利问题之一。“小农水” 深入田间地头,号称农业“毛细血管”,记者了解到,60-70年代,农田灌溉的沟塘渠堰等“小农水”,一般多由农村在农闲时动员劳动力修建,而自从80年代分田到户以后,沟塘渠堰的修改维护就没有人来管了,过去的“小农水”设备老化、规划粗放、覆盖有限,“吃老本”,在当今的气候环境和灌溉需求下,更显 “捉襟见肘”。

对此,宫学斌表示:以工代赈,贮水于民。 “小农水”是目前水利最大的短板。为了彻底解决“少雨就旱,多雨就涝”的恶性局面,建议国家或地方政府每年拨出专门经费,让农民在农闲时进行修建贮水用水的基础设施,以工代赈,让他们把自己村庄的贮水设施都修建好。这样,既能解决农民“生存水”的问题,又能够提高他们的收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全国人大代表宫学斌两会建言农田水利建设”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318/87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