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情报价 » 粮油价格 » 正文

我国食用油产业发展特点及调控政策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09  浏览次数:81327
内容摘要: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食用油需求呈刚性快速增长,而油料生产受资源条件制约发展相对缓慢,产需缺口不断扩大,国内食用油自给率逐年下降,油料进口特别是大豆进口连年猛增,外资大举进入食用油压榨市场,食用油产业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我国食用油产业的基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食用油需求呈刚性快速增长,而油料生产受资源条件制约发展相对缓慢,产需缺口不断扩大,国内食用油自给率逐年下降,油料进口特别是大豆进口连年猛增,外资大举进入食用油压榨市场,食用油产业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我国食用油产业的基本特点及认识

 

(一)我国食用油产业基本特点

 

大豆、油菜籽和花生播种面积徘徊不前,产量增幅缓慢;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总体呈上涨趋势;进口增长加快,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油料和食用油进口国;对外依存度提高,食用油自给率大幅下降。

 

(二)对食用油产业的认识

 

我国大豆生产能力基本稳定,国产大豆价格波动趋势与国际市场大体一致,国内压榨行业受外资影响明显。

 

二、我国现有调控政策及效果评价

 

(一)良种补贴政策。2002年,国家出台大豆良种补贴政策,在东北地区对农民采用优良品种给予补贴。2004年,该项补贴列入粮食良种补贴政策范围。2007年,在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优势区实施油菜良种补贴。2010年,在部分地区试点花生良种补贴。

 

良种补贴对于促进大豆和油菜籽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支持力度还较小,操作办法不尽完善。

 

(二)临时收储政策。2008年第四季度,出台了大豆和油菜籽的临时收储政策。

 

这对完善国家油脂油料市场调控政策体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抬高了国内大豆和油菜籽价格,挤压了压榨企业生存空间;导致进口大豆、油菜籽快速增加;临储大豆顺价销售困难,加重了财政负担。

 

(三)进口调控政策。2001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相应管理细则,对转基因大豆进口实施了认证和许可管理。近年来,又加强了对进口大豆和油菜籽的检验检疫。

 

总体上看,调控手段偏弱,实际操作中转基因管理措施和进口关税对油脂油料进口调控已经失去了实质性作用,主要依赖检验检疫措施,其临时性、零散性特征较强。

 

(四)食用油储备政策。国家建立了食用油储备制度,形成了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相结合的两级储备体系。

 

食用油储备充实了国家库存,提高了调控食用油市场和保障供应的能力。

 

三、食用油产业调控政策建议

 

(一)近期政策建议加大对油料作物生产的扶持力度。建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大豆、油菜籽、花生育种产业;扩大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范围,探索木本油料作物良种补贴办法;在优势产区,把油料作物纳入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范围;加大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投入;积极发展芝麻油、葵花仁油、山茶油等小品种。

 

坚持和完善临时收储政策。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并适当给予补贴。

 

强化油料油脂进出口调控。通过提高检疫检验标准,建立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加强国内产业损害调查,及时实施贸易救济。强化外资进入管理,抓紧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针对涉嫌垄断行业的跨国粮商巨头,适时启动反垄断调查。

 

健全食用油储备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体系,适当扩大中央储备规模,强化地方食用油储备责任。

 

(二)远期政策建议

 

探索目标价格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油料作物目标价格政策,直接补贴农民。可考虑选择东北地区实行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推广。

 

调整和优化油料产业布局。结合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推进优势油料作物品种向优势区域集中。尽快制定实施全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在优势产区,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大型油脂企业。

 

科学引导消费。修订菜籽油的质量分级标准,把营养成分纳入分级标准。强化转基因产品标识,扩大国产大豆油消费。实现优质优价,促进国内油料生产。加强食用油营养与食用知识宣传。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我国食用油产业发展特点及调控政策建议”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309/58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