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政策信息 » 正文

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全文)(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09  浏览次数:82307
内容摘要:实行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相结合 在贫困地区的开发中,中国政府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通过科技扶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地区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掠夺性生产,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数量过多、增

实行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相结合
    在贫困地区的开发中,中国政府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通过科技扶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地区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掠夺性生产,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素质偏低等诸因素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步伐。中国政府特别强调转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育观念,积极倡导贫困地区的农民实行计划生育,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这对贫困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扶贫开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同时中国政府重视与国际社会在扶贫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政府认为,积极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加快解决本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有助于通过借鉴国际社会多年积累的扶贫经验和成功的扶贫方式,提高中国扶贫开发的整体水平。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探索借鉴国际反贫困经验,不断扩大与国际组织在扶贫领域的合作,并有了明显进展。
    在扶贫领域,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合作最早,投入规模最大。世界银行与中国目前已经开展的西南、秦巴、西部三期扶贫贷款项目,援助总规模达6.1亿美元,覆盖9个省区、91个贫困县,800多万贫困人口。其中中国西南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于1995年7月开始在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最贫困的35个国定贫困县实施。项目总投资42.3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2.475亿美元,国内相应的配套资金为21.8亿元。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第三产业开发、劳务输出、教育卫生和贫困监测等方面。项目建成后将使项目区350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问题。这一项目是中国第一个跨省区、跨行业、综合性的扶贫开发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利用外资规模最大的扶贫项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并已进入收尾阶段。
    此外,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与中国在扶贫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开展了一些扶贫开发项目和研究项目。欧盟、英国政府、荷兰政府、日本政府、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福特基金会、日本凯尔、日本协力银行、世界宣明会、香港乐施会等也都在中国开展了扶贫开发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四、特殊贫困群体的扶贫开发
    少数民族、残疾人和妇女,是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中的特殊贫困群体。中国政府重视这些特殊贫困群体的扶贫开发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他们与其他贫困人口同时脱贫。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扶贫开发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原因,相当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发育程度较低。据中国有关部门统计,到1994年,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涉及5个自治区、20个自治州、49个自治县。全国34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有257个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在政策、措施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和特殊照顾。
    特殊照顾,提高标准,扩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范围。1986年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标准为1985年农民人均收入低于150元,而民族自治地方县的标准则放宽到低于200元。对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少数民族贫困县(旗),扶持标准分别为1984年至1986年三年平均农牧民人均收入低于300元和200元。1994年确定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时,也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了特殊照顾,在全国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中,少数民族贫困县有257个,占43.4%。
    中央资金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为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不仅扶贫资金的分配重点向西藏等五个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青海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省份倾斜,而且还专门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殊困难和问题。据统计,从1994年到2000年,国家共向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五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三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投入资金432.53亿元,占全国总投资的38.4%。其中,财政资金194.15亿元(含以工代赈资金127.22亿元),占全国的40%;信贷资金238.38亿元,占全国的37.8%。在西藏,近六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投入资金12.2亿元,实施了多个扶贫开发建设项目。
    经过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中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据统计,全国五个自治区和三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贫困人口由1995年的2086万人下降到1999年的1185万人,四年减少了90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995年的15.6%下降到1999年的8.7%,下降了6.9个百分点。西藏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特殊扶贫开发和救助措施,使西藏农村牧区长期贫困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贫困人口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48万人减少到目前的7万多人。#p#分页标题#e#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五个自治区和三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的23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630元增加到1998年的1189元,增长88.7%,高于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平均增长水平28.7个百分点。从1994年到1999年,广西49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06元上升到1836元,人均粮食产量由310公斤上升到380公斤,在全国民族地区率先实现“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到2000年底,国家在西藏重点扶持的18个贫困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316元,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新疆牧区牧民定居半定居比例由1994年的49.5%上升到1999年的80%。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从1994年到1999年,五个自治区和三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共解决了2163.5万人、2934.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新增基本农田2626.5万亩,围栏草场672万亩;修建县、乡、村公路6.75万公里。到1999年底,广西全区实现了乡乡通公路,49个贫困县中95%的村通了汽车,全区95%的村通了电并基本实现通电视,85%的村通了电话。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残疾人扶贫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社会群体。中国现有6000多万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5%,其中80%生活在农村。他们当中有相当数量因自身残疾的影响以及外界环境的障碍,生活处于贫困状态。据调查测算,1992年全国有贫困残疾人约2000万。在农村的贫困残疾人中,30%生活在592个国定贫困县。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和关心残疾人扶贫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将残疾人扶贫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国家扶贫计划,统筹安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经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和《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都有残疾人扶贫配套实施方案。1998年国家专门制定《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1998?2000年)》,确定残疾人扶贫的目标、任务、途径、措施、政策,对残疾人扶贫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地方各级政府也将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制定本地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组织各有关部门规划和实施项目,落实责任,并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安排专项贷款,开展残疾人扶贫。从1992年起,国家设立康复扶贫专项贷款,对贫困残疾人予以扶持。到2000年,累计投放贷款26亿元。近年来,各地还大力推广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到人,将小额信贷作为残疾人扶贫的主要方式。河南、贵州、内蒙古、云南、黑龙江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残疾人专项扶贫中,推行小额信贷的比例已超过70%。
    加强基层残联扶贫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1998年3月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国务院扶贫办等六部门还制定了《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办法(1998?2000年)》,对加强基层残联服务体系建设提出要求。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0年底,全国已建立县级残疾人服务社2238个,占县(市、区)总数的80.2%;乡镇残疾人服务社28427个,占乡镇总数的60%,初步形成了农村基层残疾人扶贫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选择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扶贫开发项目和方式。针对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有很多困难,残疾人扶贫开发的重点是扶持有助于直接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温饱问题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选择适合当地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与地方支柱产业相配套,兼顾残疾人特点的项目;选择资金覆盖面大、效益到户率高、与直接提高贫困残疾人收入有密切联系的项目。
    经过努力,中国贫困残疾人口数量明显减少,近十年有1000万人解决了温饱,到2000年底贫困残疾人口下降到979万人。
    妇女扶贫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妇女脱困问题,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动员贫困地区妇女积极参与脱贫行动。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组织的支持和带动下,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积极参加“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活动,众多妇女脱盲,一些妇女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并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成为贫困地区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带头人。中国最大的妇女组织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通过建立扶贫联系点、联系户,开展文化技术培训和小额信贷,组织贫困地区妇女劳务输出、手拉手互助,以及兴办妇女扶贫项目等多种形式,先后帮助347万贫困妇女脱贫致富。
    国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关注贫困妇女,支持各种帮助贫困地区妇女的社会救济活动。如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专门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的“春蕾计划”、援助西部缺水地区妇女的“母亲水窖工程”等,为加快农村妇女脱困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到2000年5月,“幸福工程”已投入资金1.45亿元,救助107472人,受惠人口达48.3万人。到2000年7月,“春蕾计划”共集资3.3亿元,使105万失学女童重返学校。#p#分页标题#e#
    五、二十一世纪初的农村扶贫开发
  
    缓解和消除贫困仍然是中国今后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加快解决在一定程度和特定地区仍然存在的贫困问题,中国于2001年5月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二十一世纪前十年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后,中国政府正式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了今后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是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之后,又一个指导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和尖锐问题。
    有利条件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扶贫开发存在着许多有利条件,而且一些条件较之过去更为有利。中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这是保障扶贫开发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最重要的条件。就客观环境而言,有以下有利因素:
    扶贫开发已有一个较好的基础。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贫困人口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力;在过去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已创造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并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些都有助于使今后的扶贫开发迈上新的台阶。
    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将加快扶贫开发的进程。实践证明,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根据测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8,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可减少0.8%。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计划,今后五年,中国经济预计年增长7%。经济的稳步增长将扩大劳动力需求,有利于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可以投入更多的力量促进贫困地区开发建设,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结构调整有助于贫困地区的发展。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国正在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达地区一方面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产业竞争力,还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中国的贫困地区大多地处中西部,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具有承接这种结构梯度转移的区位优势。西部地区完全有可能引进资本和技术,接受外来产业转移,提高贫困地区在区域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从而加快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转换和经济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扶贫。中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进一步降低贫困发生率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十五”计划期间(2001?2005年),将有一大批工程在西部开工建设。此外,国家还制定了增加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比例、增发特别国债主要用于西部开发等许多有利于西部发展的优惠政策。一系列大工程的建设和优惠政策的实施,将为改变西部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打好基础。
    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为贫困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贫困地区的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和开放,有利于这些地区发展有优势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增加劳动力就业。尽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能使贫困地区现有产业受到冲击,但从长远看,有利于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难点与问题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扶贫开发面临的难点和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第一,虽然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但目前中国扶贫的标准是低水平的。第二,由于受自然条件恶劣、社会保障系统薄弱和自身综合能力差等因素的掣肘,目前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还存在很大的脆弱性,容易重新返回到贫困状态。第三,尽管扶贫开发已使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贫穷落后状况明显改变,但贫困农户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质的变化,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第四,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很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将面临就业压力,这必然会影响到贫困人口的就业,使很多本来能够奏效的扶贫措施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第五,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一般都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展程度低和社会服务水平差的地区,这些地区投入与产出效益的反差较大。
    对象和目标
    中国政府将坚持把贫困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对象。这些贫困人口虽然数量不多,但解决的难度很大。同时,还要帮助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尚未根本改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一遇自然灾害,这部分人极易返贫。要在实现稳定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这部分人发展,走向富裕。#p#分页标题#e#
    2001年至2010年中国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尽快解决极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
    中国政府将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把贫困人口集中的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作为2001年至2010年扶贫开发的重点,并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实行统筹规划,分年实施,分类指导,综合治理。
    措施和途径
    2001年至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任务,将主要通过如下措施和途径实现:
    继续重点支持发展种养业。集中力量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项目。以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确保增产增收。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进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
    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国家将进一步扩大以工代赈规模,根据贫困地区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对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增加扶贫贷款,支持能够带动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种养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流通企业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积极稳妥地推广扶贫到户的小额信贷,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
    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0年,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域内,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力争做到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做到大多数贫困乡有卫生院、贫困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影响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主要地方病。
    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实行农科教结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统筹,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短期培训,增强农民掌握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确保在贫困地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中国政府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吸引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适应市场需要,能够提高产业层次、带动千家万户增加收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够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并改善生态环境的资源开发型企业,能够安排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够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市场流通问题的企业,国家都给予必要的支持。
    注重动员全社会帮助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除了政府动用资源进行扶贫外,国家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增加社会扶贫的资源。根据扶贫开发规划,继续做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的东西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扩大协作规模,增强帮扶力度。鼓励和引导各种层次、不同形式的民间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发挥社会各界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非政府组织参与和执行政府扶贫开发项目。
    推动扶贫开发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争取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向中国提供援助性扶贫项目。为保证这类项目的顺利执行,国家将适当增加相应配套资金比例,对地方财政确有困难的可以全额配套。根据贫困地区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国外援助性扶贫项目的管理。努力提高国外援贷款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还贷能力。加强与国际组织在扶贫开发领域里的交流,借鉴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方面创造的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中国扶贫开发的工作水平和整体效益。
    推进扶贫开发的规范化建设。切实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坚持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加强贫困地区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和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加强扶贫资金的审计和扶贫开发统计监测工作,形成制度,长期坚持。稳定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能力。随着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逐步纳入法制轨道。#p#分页标题#e#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任重道远。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只是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使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实现小康,进而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需要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必将取得新的成绩。(完)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全文)(下)”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309/52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