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去超市买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不同的超市,菜价也大不相同。像物美和家乐福这样的超市,菜价会低得多,有时候一捆油麦菜或小白菜的价格还不到一元钱,着实会让你“惊喜”一下。
虽然笔者周末常去家乐福“抢菜”,但最近才知道,家乐福是国内首先实现农超对接的大型超市,至此,也才将蔬菜的低价格与农超对接这种新的农产品流通方式联系起来。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向超市、菜场提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超市会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明确要求。直接交易的方式和严格的质量要求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保证了商品品质。因此,农超对接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了平台,并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直接联系起来,可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的共赢。
为支持农超对接,2008年年末,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12年,试点企业鲜活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比例达到50%以上;2009年,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共安排4亿元专项资金,在全国选择了15个省开展农超对接试点;2010年12月,商务部又推出扩大农超对接范围、开展农超对接活动、建设农超对接信息服务平台、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四项措施。
显而易见,农超对接是一件大好事。但俗话说:好事多磨。由于“农超对接”涉及到多个环节,因此在实践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只有6个大型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今年的目标是增加到10个。哈尔滨市在2004年就启动了农超对接,但现在能直接和超市对接、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的合作社或者配送中心只有10余个。
作为商品流通的一部分,农超对接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农超对接要扩大规模、提高效率,就要增加投入,尤其是资金的投入。2010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培训中心所做的相关调查表明,有高达7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资金短缺是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资金对于农超对接的重要性。实际上,农超对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因为无论是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物流配送设施的建设,还是农产品品质的提升、生产规模的扩大,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农超对接面临的资金供需矛盾,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业务拓展的平台。金融机构在农超对接的各个层面,都有用武之地。
农超对接要求保证产品质量,这就需要大力开展冷链物流建设。冷链物流指生鲜农产品在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环境下,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的特殊供应链系统。支持冷链物流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确定的支持农超对接的主要工作。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尚不能满足需求,要达到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确立的2015年目标,需增加冷库容量690万吨,增加冷藏汽车1.5万辆。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投入大,没有金融机构的支持,很难迅速发展。
为保证农超对接在财务上实现可持续,超市一般要选择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但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普遍较小,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和品种都有限。因此,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超对接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前所述,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而这个问题单靠农民自身是难以解决的。以京郊蔬菜第一镇顺义区北务镇仓上村为例,建一座占地一亩左右的暖棚,至少要5万元到6万元。村委会的同志讲:“单靠农民自己,根本建不起。”所以,要解决资金问题,除政府投入外,主要还应靠市场手段,充分发挥涉农金融机构的作用。涉农金融机构要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合作社和农户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如可探索超市为合作社提供担保的贷款方式,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等。相关政府部门也应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组建提供政策支持。特别是目前各地纷纷尝试在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这种“自谋生路”的探索值得有关部门高度关注。
支付是农超对接中另一个突出问题。一般而言,大型超市有固定转款周期,农产品供货方有时需要一两个月才能收到货款。受资金实力限制,一些小型合作社和农户很难接受这样的付款节奏。此外,大多数农民习惯以现金方式结算,而超市是以转账方式结算,农民参与农超对接的积极性因此受到影响。为此,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宣传普及工作,使农民朋友尽快接受非现金结算方式。加快资金周转节奏也是推动农超对接的重要内容。有些地区已做出了有益尝试。如广东省农业厅拟计划牵头建立一个包括超市、供应商和银行的三方系统,每一次交易完成后,超市开出“已收单”列入货款金额,合作社凭单据到指定银行即可兑现,以解决农超对接中的结算问题。这样的探索值得提倡。
目前,美国的农超对接比例高达80%,而我国只有15%。商务部表示,力争“十二五”期间大中型城市生鲜农产品经超市销售比重翻一番,达到30%。按照这样的速度推算,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超对接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金融机构作为推动农超对接的重要一方,在如何有效发挥应有作用方面,也需从长计议。#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