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块钱一斤韭菜、3块钱一斤西红柿,飞涨的菜价让老百姓刚性支出上升,中低收入人群纷纷加入“斤斤计较”者的行列。
其实,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并非供需矛盾,过于繁琐的运输流通环节是重要推手之一。“农超对接”,也许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抓手。
一样的超市,不一样的菜价
在天水市秦州区兰天城市广场超市蔬菜卖场里,50多岁的家庭妇女张佩为买菜犯了难:“年过完了,菜价却不见下来,一斤蒜薹要6块5,让人难以接受!”
而天水市农超对接菜篮子伯阳路店,前来购菜的老百姓则是人山人海。这里的蔬菜价格平均比市面低20%左右,同样的蒜薹,在这里才卖5.5元。
这个超市是天水市天天乐菜篮子有限公司兴办的,经营着市民日常所需的各色蔬菜、粮油、副食品等数十类140多种商品。天天乐公司总经理王文萍告诉记者,超市采购车辆由政府无偿提供,蔬菜由政府协调从种植基地直接拉来。类似的店在天水市还有5处,经营着40多种蔬菜,单店一天能卖8吨左右。这40多个品种中,政府储备的大路菜有7种,都是平价投放市场的。
在菜篮子超市入口西侧设有一个蔬菜检测中心,今天的检测结果公示牌挂在检测中心的窗口前。“每天早晨蔬菜由公司配送中心送到超市,蔬菜送到后,店里有专业技术人员对每个蔬菜品种进行无公害检测,农药残留超标的不能上架,这样不仅能让百姓买到平价菜,还能买到放心菜。”检测人员告诉记者。
“裸菜”如何能“裸价”
用“裸价”买到“裸菜”,被官方称之为“农超对接”。早在2009年,省农牧厅、省商务厅就已着手试点这种新型流通方式。
“如果屋后就是‘菜园子’,直接提着‘菜篮子’去买,菜还会贵吗?”这就是“农超对接”的内涵。
天水市商务局局长王玉虎告诉记者,这几年,天水城郊菜地大量减少,蔬菜生产淡季市民吃菜主要靠外地调运,价格波动很大。从2009年四季度开始,天水市每年拿出120万元,采取直补和贴息的办法,用3年的时间,支持两区菜篮子基地建设。目前,新建“菜篮子”工程示范基地4000亩。同时,政府安排80万元资金,资助兴办菜篮子超市。
天水市天天乐菜篮子有限公司与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等地的90多户蔬菜种植户签订了长期供菜协议,目前,公司正在和蔬菜种植基地酝酿优惠和扩量事宜。“由于政府支持,近期公司已着手在天水大型居民小区再建5—10个便民店,以满足更多市民的需要。”
“农超对接”的作用远不止此。据了解,天水市每天蔬菜销售量在150吨左右,而蔬菜超市就占30吨,政府通过扶持,使超市以薄利多销的方式占领市场,从而四两拨千斤地平抑了物价。
让“菜篮子”拎着更轻便
王文萍告诉记者,“农超对接”后,超市将采购配送车开到田间地头,供需直接见面,菜不但新鲜,相较以往还至少可以节约20%—30%的流通环节成本。同时,“农超对接”对食品源监控更为有力,一旦出现问题还可以直接查到田间地头。
我省已具备“农超对接”的良好基础,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多种原因影响,我省农超对接面临着蔬菜品种单一、生产基地没有物流配送及缺乏大型产销专业合作社等难题,需要一一突破。
采访中不少超市采购部负责人说,他们虽然和一些蔬菜基地签订了采购合同,但由于本地蔬菜较强的单一性、季节性,而超市需要的则是多品种、连续性、跨季节的产品,因此很多菜还需到外地采购。另外,目前近郊基地与超市组织的对接中,农产品进城基本上是由超市方承担物流配送,而合作社提供物流配送的很少。
农超对接并非短期的应急行为。据了解,在欧美,超市里70%甚至80%的农产品都来自农超对接。显然,中国式的农超对接才刚刚起步。
另外,“本地农产品进入超市,还要在品质、品牌上进行统一对接。”王玉虎说,“农超对接最终应当建立在依靠科技和现代化管理上,形成农产品销售长期稳定的合约关系,做强连锁企业,扩大销售蔬菜供应量,从而把农超对接的蛋糕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