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鸡种类,附鸡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14:10  浏览次数:1501
内容摘要:鸡的种类比较多,常见的鸡主要有5种,分别是珍珠鸡、胡须鸡、清远麻鸡、贵妃鸡和绿壳蛋鸡。以珍珠鸡为例,珍珠鸡的羽毛里有许多细小的白色斑点,远看时它们的身上像披满了珍珠,所以在早期时,它一直被世界各地的动物园当做观察鸟饲养。一、鸡种类1、珍珠鸡珍珠鸡的羽毛里有许多细小的白色斑点,远看时它们的身上像披满了珍珠。因为有一身美丽的羽毛以及优雅的体态,所以珍珠鸡一直被世界各地的动物园当做观察鸟饲养。在经过现代一系列的驯化饲养后,珍珠鸡就成为了桌上的美食。2、胡须鸡胡须鸡生长在气候温暖,雨水充沛的丘陵或半丘陵地带,人们

鸡种类,附鸡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回答鸡的种类比较多,常见的鸡主要有5种,分别是珍珠鸡、胡须鸡、清远麻鸡、贵妃鸡和绿壳蛋鸡。以珍珠鸡为例,珍珠鸡的羽毛里有许多细小的白色斑点,远看时它们的身上像披满了珍珠,所以在早期时,它一直被世界各地的动物园当做观察鸟饲养。

一、鸡种类

1、珍珠鸡

珍珠鸡的羽毛里有许多细小的白色斑点,远看时它们的身上像披满了珍珠。因为有一身美丽的羽毛以及优雅的体态,所以珍珠鸡一直被世界各地的动物园当做观察鸟饲养。在经过现代一系列的驯化饲养后,珍珠鸡就成为了桌上的美食。

2、胡须鸡

胡须鸡生长在气候温暖,雨水充沛的丘陵或半丘陵地带,人们经常将胡须鸡做成白切鸡或盐焗鸡后再食用。

3、清远麻鸡

清远麻鸡具有生长速度快、育肥速度快的特点,不管是将它们圈养还是放养都是可以的,因为清远麻鸡适应力跟抗病力都很强。

4、贵妃鸡

贵妃鸡(贵妇鸡)在早期时,是禁止民间饲养的,因为它们是宫廷御用玩物。它们的肉质不光细嫩,而且油而不腻,美味又可口。

5、绿壳蛋鸡

绿壳蛋鸡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的特点,平时喜爱使用青草菜叶,它们的体型较小,行动也比其它的鸡更加敏捷。同时它们的产蛋量也极高,会产下蛋壳为绿颜色的蛋。

二、鸡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1、鸡的生活环境

(1)一般需将鸡养殖在山地、田地、果园、平原等适宜放牧的地方,需要求所选的地点有丰富的草料与食料,而鸡舍旁也需有小溪。不宜选在有大污染源的地方,例如:工厂、化学原料厂。

(2)可将鸡舍设立在干燥、干净、宽敞的地方,在引入雏鸡之前,应在鸡舍内铺上一层干稻草或麦秆。而且堆放草料的地方要跟鸡舍隔开10米左右,这是为了避免发生火灾后,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养殖场也应选在水电设备齐全、交通方便、光照好和湿度低的地方。

(3)在夏季时,要时常让鸡舍处于通风状态,而且也需让鸡饮入充足的水量,避免发生因水量不足而导致其生长发育变迟缓等问题。还需定时将鸡舍消毒,及时清理鸡的排泄物。

(4)在引入雏鸡前,应提前2-3天调整好鸡舍里的温度,温度应在32-33℃左右。等到雏鸡适应环境温度后,就可适当的降低鸡舍的温度,在18-20℃即可。

2、鸡的生活习性

(1)雏鸡的体温比成年鸡的体温低3℃,抗寒力较差,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强,所以在前期时,雏鸡需要依靠人工保温,才能正常的生长。

(2)鸡的消化道比较短,新陈代谢的能力比较快,所以需要喂其营养充足、易消化的饲料。而且鸡的体温较高,需在通风良好、冬暖夏凉的环境中,进行饲养。

(3)鸡的性子较胆小,易受惊吓,雏鸡在受到惊吓后,轻则生长发育会变缓慢,重则会发生踩踏事件,造成大规模的死亡。而成年母鸡在受到惊吓后,会出现产假蛋的状况。

(4)鸡害怕潮湿,如若将它们饲养在环境潮湿的鸡舍中,鸡粪会发酵并产生有毒的气体,让鸡生病。

(5)雏鸡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袭,所以需要保持鸡舍的干燥及温暖。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鸡种类,附鸡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976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