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观赏鱼的寿命有多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4 06:11  浏览次数:1217
内容摘要:观赏鱼根据种类的不同,寿命也所不同。龙鱼:一般可以活30年以上。罗汉鱼:平均寿命6-10年,在良好的环境下饲养,寿命将近30年。虎鱼:泰国虎鱼和印尼虎鱼的寿命都是在16年左右。灯鱼:大多数小型灯鱼寿命只有2-3年,中大型灯鱼品种寿命相对较长。鹦鹉鱼:平均寿命在3-5年左右。一、观赏鱼的寿命有多长观赏鱼有很多种类,根据其种类不同,寿命也有所不同。1、龙鱼:一般可以活30年以上,如果是野生的话金龙、红龙,一般可以过百,银龙一般可以到50年,人工养殖的情况寿命主要是环境决定的。2、罗汉鱼:平均寿命6-10年,在

观赏鱼的寿命有多长

回答观赏鱼根据种类的不同,寿命也所不同。龙鱼:一般可以活30年以上。罗汉鱼:平均寿命6-10年,在良好的环境下饲养,寿命将近30年。虎鱼:泰国虎鱼和印尼虎鱼的寿命都是在16年左右。灯鱼:大多数小型灯鱼寿命只有2-3年,中大型灯鱼品种寿命相对较长。鹦鹉鱼:平均寿命在3-5年左右。

一、观赏鱼的寿命有多长

观赏鱼有很多种类,根据其种类不同,寿命也有所不同。

1、龙鱼:一般可以活30年以上,如果是野生的话金龙、红龙,一般可以过百,银龙一般可以到50年,人工养殖的情况寿命主要是环境决定的。

2、罗汉鱼:平均寿命6-10年,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饲养,寿命将近30年,前几代的罗汉鱼是用不同的美洲慈鲷杂交而成的,其抵抗力很强,拥有很明显的杂种优势,而现在的罗汉是用不用的慈鲷多代的反复回交出来的,其抗病能力弱,许多新手进行养殖,活不了3年。

3、虎鱼:泰国虎鱼和印尼虎鱼的寿命都是在16年左右,但饲养在鱼缸的虎鱼,可能会因为温度不适、水质不良等不良的饲养方法而丧命,部分比较用心饲养虎鱼的,也能够存活6-7年。

4、灯鱼:小型(5cm以下)寿命只有2-3年的时间,而中大型的灯鱼品种寿命相对较长,寿命实际与饲养时的温度,成分等有关,缸内温度长年比较高,鱼会死的比较早。

5、鼠鱼:一般可以活30年左右,异型要看分类,皇冠豹类性成熟期约30年,寿命70-80年,人工胡子、蓝眼大帆寿命约为10-12年,其它野生的寿命约30年甚至更长。

6、鳉鱼:寿命一般为10个月-1年。

7、鹦鹉鱼:有的大陆的品种杂交太乱只能活3-4年,部分好的品种能活5-6年。

8、孔雀鱼:平均寿命只有1-2年,最多能活2年半。

9、水虎鱼:平均寿命在15年左右。

10、七彩神仙鱼:人工培育种寿命3-4年,野生原生种大约5-6年。

11、三湖慈鲷:寿命一般在10年以上。

12、锦鲤:一般可以活60-70年,饲养条件好的话,可能还会更长。

二、观赏鱼的管理要点

1、春季

春季的管理要点是防病治病和适量投饵,在春天气候转暖,经历越冬之后的观赏鱼会开始活跃,但由于体质相对虚弱,投饵量应当逐渐增加。春季细菌病毒繁殖也迅速,鱼病最易流行,在拉网捞鱼时易碰伤鱼体,必须注意防病、治病。由于气候变化较大,遇到刮风下雨时要特别注意保温。

2、夏季

夏季是观赏鱼生长的旺季,水温通常是30℃以上,鱼很少会生病。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大,防止水体缺氧是成为饲养的关键,勤换水排污,降低放养密度,注意充氧,尤其是暴雨、闷热将临的天气。注意防暑降温,用竹帘等遮1/3-1/2的水面,以防“烫尾”事故发生。若饵料充足且勤换水,其长势均会优于其他的季节。

3、秋季

秋季的管理重点是喂足喂饱,要适当的增加饵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的比例,到深秋季节天气渐凉,投饵应逐渐减少。同时易暴发白点病、烂鳃病、肤霉病等,因而需预防鱼病。

4、冬季

冬季的管理重点是防寒保温,适当投饵。水族箱或温室要用加热设备,使水温不低于20℃。或是利用工厂余热水等的作用维持适当的水温进行正常的养殖及繁殖。严防水温骤降(特别是夜间)致鱼患病或被冻死冻伤。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观赏鱼的寿命有多长”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70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观赏鱼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