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有什么区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6 20:32  浏览次数:1513
内容摘要:大黄花鱼:体型接近长方形且侧扁,体长约30厘米左右,头大而侧扁,吻圆钝,眼间隔宽而稍隆凸,前鳃盖骨边缘有细小的锯齿,鳃盖骨后端有一扁棘,体背侧为灰黄色。小黄花鱼:形状和大黄花鱼相近但较小,体长约20厘米,背鳍的起点与胸鳍的起点相对应,腹鳍稍短于胸鳍,体背侧灰褐色,两侧及腹侧为黄色,背鳍边缘灰褐色。一、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有什么区别1、形态特征不同(1)大黄花鱼体延长,侧扁,体侧腹面有多列发光颗粒,体型接近长方形且侧扁,体长约30厘米左右,头大而侧扁,吻圆钝,眼间隔宽而稍隆凸,前鳃盖骨边缘有细小的锯齿,鳃盖骨

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有什么区别

回答大黄花鱼:体型接近长方形且侧扁,体长约30厘米左右,头大而侧扁,吻圆钝,眼间隔宽而稍隆凸,前鳃盖骨边缘有细小的锯齿,鳃盖骨后端有一扁棘,体背侧为灰黄色。小黄花鱼:形状和大黄花鱼相近但较小,体长约20厘米,背鳍的起点与胸鳍的起点相对应,腹鳍稍短于胸鳍,体背侧灰褐色,两侧及腹侧为黄色,背鳍边缘灰褐色。

一、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有什么区别

1、形态特征不同

(1)大黄花鱼体延长,侧扁,体侧腹面有多列发光颗粒,体型接近长方形且侧扁,体长约30厘米左右,头大而侧扁,吻圆钝,眼间隔宽而稍隆凸,前鳃盖骨边缘有细小的锯齿,鳃盖骨后端有一扁棘,体背侧为灰黄色,头部除头顶后部外皆被圆鳞,体侧前1/3被圆鳞外,余被栉鳞。

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有什么区别

(2)小黄花鱼体延长,侧扁,体侧腹部有多列发光颗粒,形状和大黄花鱼相近但较小,体长约20厘米,背鳍的起点与胸鳍的起点相对应,腹鳍稍短于胸鳍,体背侧灰褐色,两侧及腹侧为黄色,背鳍边缘灰褐色,头部及体侧前部被圆鳞,体侧后部被栉鳞,背鳍软条部和臀鳍2/3以上皆有小圆鳞,尾鳍布满小圆鳞。

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有什么区别

2、分布范围不同

大黄花鱼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日本、中国、越南沿海、韩国,在中国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小黄花鱼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沿海,在中国分布于渤海、东海及黄海南部,冬季在东海分布范围,南界约在北纬26°,东界约在东经126°30′。

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有什么区别

3、口感不同

大黄花鱼因体型比较大,所以肉比较多,肉质相对比较粗;小黄花鱼的肉质要细腻的多,但鱼刺比较多。

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有什么区别

二、大黄花鱼的繁殖方式

1、大黄花鱼的产卵场较多,中国沿海以江苏吕四洋、淅江岱衢洋为最大,在东海、黄海区产卵场水深一般不超过20米,在吕四洋春汛产卵场,当水温上升至15-17℃时开始集群产卵,在21-22℃以上时鱼汛结束。大黄花鱼的个体怀卵量通常为10-100万粒,产分离的浮性卵,受精卵在20℃水温下大约33小时孵化。

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有什么区别

2、大黄花鱼产卵期分为春、秋两季,东海、南黄海以春季为主,南海以秋季为主。大黄花鱼一生能多次重复的产卵,在生殖期一般排卵2-3次,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一般是20-50万粒,球形,卵浮性,卵径1.2-1.6毫米,卵膜光滑,有一无色油球,受精卵在水温18℃时,大约经过5小时孵出仔鱼。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有什么区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527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黄花鱼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