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柑橘树脂病是什么症状,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0:33  浏览次数:1027
内容摘要:1、流胶型:皮层组织松软,出现细小裂纹,呈水渍状,并渗出褐色,带有酒槽气味的胶液,后续在高温干燥环境下,病变处干枯、下陷,皮层逐渐剥落,木质部外露。2、干枯型:病变皮层转变成红褐色,并逐渐干枯、下陷,后续病菌透过皮层侵害木质部,在健康部位和病变部位之间有一条明显的隆起界线。3、砂皮型:病发后,病变部位表面密集散生黄褐色或黑褐色小粒,触感粗糙,凹凸不平。一、柑橘树脂病是什么症状1、流胶型病情初期时,皮层组织松软,出现细小裂纹,呈水渍状,同时渗漏出褐色,带有酒槽气味的胶液。高温干燥环境下,病变部位逐渐干枯、下

柑橘树脂病是什么症状,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答1、流胶型:皮层组织松软,出现细小裂纹,呈水渍状,并渗出褐色,带有酒槽气味的胶液,后续在高温干燥环境下,病变处干枯、下陷,皮层逐渐剥落,木质部外露。2、干枯型:病变皮层转变成红褐色,并逐渐干枯、下陷,后续病菌透过皮层侵害木质部,在健康部位和病变部位之间有一条明显的隆起界线。3、砂皮型:病发后,病变部位表面密集散生黄褐色或黑褐色小粒,触感粗糙,凹凸不平。

一、柑橘树脂病是什么症状

1、流胶型

病情初期时,皮层组织松软,出现细小裂纹,呈水渍状,同时渗漏出褐色,带有酒槽气味的胶液。高温干燥环境下,病变部位逐渐干枯、下陷,皮层逐渐开裂剥落,木质部外露,疤痕四周隆起。

2、干枯型

病变皮层转变为红褐色,出现裂缝,并逐渐干枯、下陷。刚开始时,皮层紧紧贴附于木质部,不剥落,后续病菌透过皮层侵害木质部,被害部位呈浅灰褐色,在健康部位和病变部位之间有一条明显的隆起界线。当环境温度适宜,湿度较高时,转变为流胶型。

3、砂皮型

主要危害叶片、枝干以及青果,病发后,表面密集散生黄褐色或黑褐色小粒,触感粗糙,凹凸不平。其中叶片表面散生黑色硬质突起小点,密集成片,呈砂皮状。

4、蒂腐型

主要危害果实。果蒂处出现圆形褐色小渍状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往脐部蔓延,边缘呈波纹状,果心的腐烂速度比果皮要快。

二、柑橘树脂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1、发病原因

(1)柑橘树脂病发病高峰期为5-6月份以及9-10月份。

(2)柑橘树脂病的引发原因包括果园湿度过大、通风透气条件差、土壤板结、土壤有机质缺乏、夏季高温干旱、冬季低温冻害等。

2、防治方法

(1)如果是1-3年生幼树,采取培土防寒或裹塑料袋防寒。对于大树,采取培土防寒。

(2)在霜冻前7-14天左右,浇施防冻水或在地面铺草防冻。

(3)在采收后及时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帮助柑橘树安全越冬。

(4)将12kg生石灰、1.2kg硫磺粉、0.3kg食盐、30kg水混合均匀,调制成黏糊状,在盛夏前涂抹在树干之上。

(5)在柑橘生育期间,使用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或80%克菌丹800-1200倍液喷洒,每隔60天左右喷洒一次。

(6)春芽萌发前喷施一次0.5%波尔多液,并在落花三分之二期以及幼果期时分别喷施一次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7)冬季清园时,将果树上的病虫枝、干枯枝、过密枝疏去,并将枝干上的胶状物刮去,然后使用多菌灵300-400倍液或硫悬浮剂500-600液、1:1:10波尔多液涂抹病部,每隔7-10天涂抹一次,一共涂抹2-3次。除此之外,往树冠内外喷洒8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80%百菌清1000倍液、0.8-1波美度石硫合剂溶液,每隔15-20天喷洒一次。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柑橘树脂病是什么症状,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502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柑橘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