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成玉888玉米种简介,适合哪里种植,产量如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8 02:19  浏览次数:1486
内容摘要:成玉888是由河南大成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品种,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09003,品种来源为成806×成802。该种为杂交玉米品种,夏播生育期98天左右。株型紧凑,幼苗叶鞘浅紫色,第1叶尖端卵圆形,第4叶叶缘浅紫色,全株叶片数20-21片,雄穗颖片浅紫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紫色,果穗均匀,黄粒,白轴,半马齿型。通过审定,成玉888适宜河南全省、陕西关中灌区夏播种植。一、作物种类成玉888作物种类:玉米二、审定信息1、审定时间:2009年2、审定编号:豫审玉20090033、选育单位:河南大成种业有限公司三、

成玉888玉米种简介,适合哪里种植,产量如何

回答成玉888是由河南大成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品种,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09003,品种来源为成806×成802。该种为杂交玉米品种,夏播生育期98天左右。株型紧凑,幼苗叶鞘浅紫色,第1叶尖端卵圆形,第4叶叶缘浅紫色,全株叶片数20-21片,雄穗颖片浅紫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紫色,果穗均匀,黄粒,白轴,半马齿型。通过审定,成玉888适宜河南全省、陕西关中灌区夏播种植

一、作物种类

成玉888作物种类:玉米

二、审定信息

1、审定时间:2009年

2、审定编号:豫审玉2009003

3、选育单位:河南大成种业有限公司

三、品种来源

成806×成802

成玉888玉米种简介,适合哪里种植,产量如何

四、特征特性

1、杂交玉米品种,夏播生育期98天左右。株型紧凑,株高240cm,穗位高100cm;幼苗叶鞘浅紫色,第1叶尖端卵圆形,第4叶叶缘浅紫色,全株叶片数20-21片;雄穗分枝数中等,雄穗颖片浅紫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紫色;果穗均匀,穗圆筒-中间型,穗长17.9cm,穗粗5.1-5.2cm,穗行数14.8-15.2行,行粒数36.7-37.4粒;黄粒,白轴,半马齿型,千粒重325.8-342.9,出籽率89.5-89.9%。

2、2007年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小斑病,中抗矮花叶病、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大斑病、玉米螟。

3、2007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籽粒粗蛋白质9.81%,粗脂肪4.94%,粗淀粉71.92%,赖氨酸0.330%,容重719g/L,籽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1等级国标,饲料用玉米2等级国标。

成玉888玉米种简介,适合哪里种植,产量如何

五、产量表现

2007年省区域试验(3500株/亩1组),平均亩产554.0kg,比对照浚单18增产5.1%;2008年续试(3500株/亩1组),平均亩产638.5kg,比对照浚单18增产8.4%;2008年省生产试验(3500株/亩),平均亩产597.6kg,比对照浚单18增产7.8%。

成玉888玉米种简介,适合哪里种植,产量如何

六、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6月15日前播种,麦垄套种或麦后直播均可,种植密度每亩3800-4500株。

2、田间管理:包衣种子播种或播种前用药剂拌种,足墒下种,保证一播全苗;重施大喇叭口期肥,注意n、p、k的搭配。大喇叭口期用杀虫药剂丢心、授粉后用杀虫药剂喷雾或丢花丝防治玉米螟、苞叶变黄后10天左右收获可进一步提高产量。

成玉888玉米种简介,适合哪里种植,产量如何

七、审定意见

1、审定情况

成玉888符合河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2、适种范围

成玉888适宜河南全省、陕西关中灌区夏播种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成玉888玉米种简介,适合哪里种植,产量如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500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玉米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