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nd367玉米种简介,适合哪里种植,产量如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0:03  浏览次数:2319
内容摘要:nd367作物种类为玉米,审定时间是2018年,审定编号是国审玉20186059,选育单位是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为130.5天,比对照郑单958晚熟了0.6天。幼苗叶鞘是紫色,叶片是绿色,叶缘是紫色,花药是浅紫色,颖壳是浅紫色。株型为半紧凑,株高是294厘米,穗位高是123.5厘米。一、作物种类作物种类为玉米,品种名称为ND367。二、审定信息1、审定时间:2018年2、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60593、选育单位: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品种来源X244-1&ti

nd367玉米种简介,适合哪里种植,产量如何

回答nd367作物种类为玉米,审定时间是2018年,审定编号是国审玉20186059,选育单位是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为130.5天,比对照郑单958晚熟了0.6天。幼苗叶鞘是紫色,叶片是绿色,叶缘是紫色,花药是浅紫色,颖壳是浅紫色。株型为半紧凑,株高是294厘米,穗位高是123.5厘米。

一、作物种类

作物种类为玉米,品种名称为ND367。

二、审定信息

1、审定时间:2018年

2、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6059

3、选育单位: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三、品种来源

X244-1×HZ127B

nd367玉米种简介,适合哪里种植,产量如何

四、特征特性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30.5天,比对照郑单958晚熟0.6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4厘米,穗位高123.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21.1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8.5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抗丝黑穗病,抗灰斑病,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品质分析,籽粒容重780克/升,粗蛋白含量10.05%,粗脂肪含量3.43%,粗淀粉含量74.15%,赖氨酸含量0.29%。

nd367玉米种简介,适合哪里种植,产量如何

五、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82.3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0%。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57.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66%。

nd367玉米种简介,适合哪里种植,产量如何

六、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植株生长旺盛,喜肥水,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左右。东华北中晚熟春播一般在4月20日至5月10日播种,在田间管理上,底肥亩施厩肥1000~2000千克,或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千克,锌肥1千克,大喇叭口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千克,授粉结束后增施粒肥以提高粒重。一般在9月底10月初叶子变黄子粒变硬开始收获。

nd367玉米种简介,适合哪里种植,产量如何

七、审定意见

1、审定情况

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2、适种范围

适宜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的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种植。

nd367玉米种简介,适合哪里种植,产量如何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nd367玉米种简介,适合哪里种植,产量如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492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玉米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