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三系法杂交水稻,附原理和种植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8 08:47  浏览次数:3102
内容摘要:三系杂交是指配制一个优良杂交种所需要的特定的三个系,包括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其中雄性不育系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粉不育,但是雌性器官发育正常,可以接受正常花粉,受精结实。雄性不育保持系的细胞质基因正常可育,具有可育花粉,能够自交结实繁殖,并且给不育系品种授粉后产生的杂交品种,同样为不育。雄性不育恢复系具有能够恢复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核基因,与不育系杂交后产生的杂交品种,正常可育。一、三系法杂交水稻三系杂交是指配制一个优良杂交种所需要的特定的三个系,包括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具体如下:1、雄性不育系(1)

三系法杂交水稻,附原理和种植技术

回答三系杂交是指配制一个优良杂交种所需要的特定的三个系,包括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其中雄性不育系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粉不育,但是雌性器官发育正常,可以接受正常花粉,受精结实。雄性不育保持系的细胞质基因正常可育,具有可育花粉,能够自交结实繁殖,并且给不育系品种授粉后产生的杂交品种,同样为不育。雄性不育恢复系具有能够恢复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核基因,与不育系杂交后产生的杂交品种,正常可育。

一、三系法杂交水稻

三系杂交是指配制一个优良杂交种所需要的特定的三个系,包括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具体如下:

1、雄性不育系

(1)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粉不育,但是雌性器官发育正常,可以接受正常花粉,受精结实。

(2)雄性不育现象由细胞质基因控制,并且目前只有少数水稻存在可以修复这种不育性的核基因。

2、雄性不育保持系

(1)细胞质基因正常可育,具有可育花粉,能够自交结实繁殖。

(2)保持系的核基因型与不育系的核基因型相同,不能够修复由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不育性,因此在给不育系品种授粉后产生的杂交品种,同样为不育,主要用于繁殖不育系。

3、雄性不育恢复系

具有能够恢复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核基因,与不育系杂交后产生的杂交品种,正常可育,并且具有杂种优势。

二、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原理和种植技术

1、原理

(1)保持系授粉给不育系,用于繁殖不育系,后续不育系与恢复系进行杂交,得到正常可育的水稻品种。此时如果该杂交品种有优势,即可用于生产。

(2)保持系依靠自交进行繁殖,不育系依靠保持系授粉来进行繁殖,恢复系依靠自交进行繁殖。

2、种植技术

(1)整地

精细整地,保证畦面平整(高低差不超过3cm),没有杂草,排灌通畅。畦宽4-6m,畦沟宽0.6m,深0.1m。

(2)种子处理

①播种之前,将混在种子中的瘪粒筛选出来。

②使用1%石灰水浸种3-4天左右,期间换水2-3天。浸种结束后,将种子捞出洗净,催芽播种(催芽温度为30-35℃)。

(3)播种

①当气温稳定在10-12℃以上的时候,进行露天播种。如果温度低于10-12℃,应当采取保温措施后,再进行播种。

②如果是旱床,每平方米播种150-200g。如果是湿润秧田,每平方米播种10-20g。

(4)施肥管理

①结合整地,将有机肥施入稻田之中,同时将30%的氮肥,50%的钾肥以及全部的磷肥一起施入稻田中,作为基肥。

②分次追肥,遵循“少吃多餐,追肥要勤,每次用量要少”的原则。

③返青分蘖肥:插秧后的5-7天左右,将25%的氮肥施入田中,然后保水5天。

④补肥:在有效分蘖末期的时候(6月25日左右),将25%的氮肥以及50%的钾肥施入田中。

⑤穗粒肥:在7月20日左右,将20%的氮肥施入田中,但是具体需要根据水稻的长势以及土壤是否脱肥来决定。

(5)灌水管理

①秧苗移栽至缓苗期间,保持4-5cm深水层。

②分蘖前期,保持3cm浅水层。

③分蘖中后期,干湿交替灌溉,等到总茎数达到预定指标的时候,排水晒田。

④拔节孕穗前期,保持湿润即可,后期适当建立浅水层,尤其是抽穗前5-15天内保持浅水层,其余时间以间歇灌溉为主。

⑤抽穗开花期间,间歇灌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三系法杂交水稻,附原理和种植技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343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水稻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