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酸枣种植技术与产量,适合什么地区种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7:25  浏览次数:2277
内容摘要:1、选地整地:酸枣的种植地一般是选在向阳的光照较强的山坡、平原、丘陵等地,甚至是在路边也能进行种植。2、科学播种:在播种之前需要将种子进行催芽,发芽率要达到85%左右才能进行播种,同时需要用药剂进行拌种。3、苗期管理:播种后1周左右,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基本上都会出苗,所以要查看田间出苗的情况。一、酸枣种植技术与产量1、酸枣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①酸枣的种植地一般可以选择向阳的光照较强的山坡、平原、丘陵等地,酸枣在路边都可以进行种植。②种植地的湿度不能太大,一般要偏干燥,排水要良好,在相对较为肥沃的壤土中种

酸枣种植技术与产量,适合什么地区种植

回答1、选地整地:酸枣的种植地一般是选在向阳的光照较强的山坡、平原、丘陵等地,甚至是在路边也能进行种植。2、科学播种:在播种之前需要将种子进行催芽,发芽率要达到85%左右才能进行播种,同时需要用药剂进行拌种。3、苗期管理:播种后1周左右,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基本上都会出苗,所以要查看田间出苗的情况。

一、酸枣种植技术与产量

1、酸枣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①酸枣的种植地一般可以选择向阳的光照较强的山坡、平原、丘陵等地,酸枣在路边都可以进行种植。

②种植地的湿度不能太大,一般要偏干燥,排水要良好,在相对较为肥沃的壤土中种植即可。

③土壤的粘性不能过重,同时土壤的通透性要好,也不能过砂,否则会降低土壤的通透性。

④整地一定要分为苗地和种植地,苗地的土质要整细整平,种植地的土质不用太细,可以采用穴垦的方式进行。

(2)科学播种

①在播种之前一定要将种子进行催芽,发芽率达到85%左右才能进行播种,同时还要使用药剂进行拌种。

②播种的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份左右,此时的播种密度大概为行间距50cm、株间距30cm左右进行穴播或条播均可。

(3)苗期管理

①播种后1周左右,按照正常的情况基本上都会出苗,一定要查看田间出苗的情况,并且及时的进行放苗处理,这样可以保证酸枣苗能安全的出苗。

②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量浇水,同时将田间的杂草拔除。

③等幼苗长到5cm左右时就可以进行间苗,每穴只需要留下一株即可。

(4)移栽定植

①在进行间苗时就可以进行移了,一般会把间出来的幼苗移栽到大田里面,然后等幼苗长到10cm左右时进行正式的全面移栽。

②一般是按照行间距4-5米,株间距2-3米左右的密度进行定植,定植之后要进行浇水,这样就能保证它的根系正常生长和发育。

2、酸枣产量

(1)酸枣的亩产量跟树龄有一定联系。5年以上的树龄,在种植环境以及管理良好的情况下,亩产量约为2000公斤左右。

(2)酸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是枣的变种,也被称为名棘、棘子、野枣、山枣、葛针等。

二、酸枣适合什么地区种植

1、酸枣原产于中国华北,在中南各省都有分布。目前酸枣在吉林、辽宁、河北、山东、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都可以进行种植。

2、种植酸枣要注意,等酸枣苗长到30cm高时,一定要将它的顶芽摘除,这样就可以促进它的侧枝生长,从而提高酸枣的产量。一定要不定期的给酸枣树进行枝叶修剪和整形,一般要使他的树冠长的比较蓬松,同时树枝间的通透性也要比较好。

3、酸枣树上比较常见的病害有锈病、焦叶病、缩果病,锈病可以使用波尔多液进行防治,焦叶病可以使用叶枯净进行防治,缩果病可以使用杀菌剂进行防治。酸枣树还有很多虫害,比如枣粘虫、螨虫、黄刺蛾以及食心虫和螟虫等,一定要做好园间管理工作,合理的利用害虫的天性进行捕杀,或者科学的使用药剂进行毒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酸枣种植技术与产量,适合什么地区种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329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酸枣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