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弱春性高产小麦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8 22:56  浏览次数:1403
内容摘要:弱春性高产小麦品种有新麦208、郑麦7698、漯麦18、淮麦30、偃高21、平安7号等。1、新麦208:弱春性中早熟品种,株高约为80cm,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饱满,黑胚率低,每亩穗数44万穗,穗粒数28.8粒,千粒重43.5g。2、郑麦7698:弱春性品种,株高约为76cm,穗长方形,籽粒角质,饱满,黑胚率较低,每亩穗数33.4万穗,穗粒数35.2粒,千粒重47g。一、新麦2081、植株特征:株型较为松散,株高约为80cm。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上冲、青绿色,分蘖力中等。穗层整齐,旗叶

弱春性高产小麦品种

回答弱春性高产小麦品种有新麦208、郑麦7698、漯麦18、淮麦30、偃高21、平安7号等。1、新麦208:弱春性中早熟品种,株高约为80cm,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饱满,黑胚率低,每亩穗数44万穗,穗粒数28.8粒,千粒重43.5g。2、郑麦7698:弱春性品种,株高约为76cm,穗长方形,籽粒角质,饱满,黑胚率较低,每亩穗数33.4万穗,穗粒数35.2粒,千粒重47g。

一、新麦208

1、植株特征:株型较为松散,株高约为80cm。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上冲、青绿色,分蘖力中等。穗层整齐,旗叶短宽、上冲,长相清秀,穗层较厚,小穗排列较稀,成熟落黄好。穗呈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饱满,黑胚率低。平均每亩穗数44万穗,穗粒数28.8粒,千粒重43.5g。

2、生育期:弱春性中早熟品种,成熟期比豫麦18-64晚1天。

3、籽粒品质:2004年和2005年的籽粒检测品质分别为籽粒容重808g/L、806g/L,蛋白质(干基)含量14.79%、14.55%,湿面筋含量31.7%、30.5%,沉降值15.7ml、17.4ml,吸水率59.1%、58.2%,面团形成时间1.7分钟、1.8分钟,稳定时间0.9分钟、0.9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24E.U.、101E.U.,拉伸面积16cm²、14cm²。

4、抗逆、抗病能力:抗倒伏能力,抗寒能力较强。抗病能力方面,中抗条锈病、秆锈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

5、产量表现:2003-2004年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36.3kg/亩,2004-2005年续试中,平均产量为500.7kg/亩,2004-2005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469kg/亩。

弱春性高产小麦品种

二、郑麦7698

1、植株特征:株型紧凑,株高约为76cm。幼苗半直立,苗势壮,春季起身拔节慢,抽穗迟,穗层不整齐,旗叶偏大、上举,茎秆粗壮。穗呈长方形,籽粒角质,饱满,黑胚率较低。每亩穗数为33.4万穗,穗粒数为35.2粒,千粒重为47g。

2、生育期:弱春性品种,生育期为229.3天。

3、籽粒品质:2009年检测结果为籽粒容重798g/L,蛋白质(干基)13.97%,湿面筋32.8%,降落数值393s,吸水率61.8%,形成时间6.5分钟,稳定时间7.9分钟,沉淀值60.0ml,弱化度121F.U,硬度69HI,出粉率71.5%。

4、抗逆、抗病能力:抗倒伏能力较强,冬季耐寒能力较强。抗病能力方面,2008年接种鉴定结果为中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枯病,中感叶锈病、纹枯病。

5、产量表现:2007-2008年河南省春水II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06kg/亩,2008-2009年续试,平均产量为491.7kg/亩,2009-2010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491.4kg/亩。

弱春性高产小麦品种

三、漯麦18

1、植株特征:株型较为松散,株高约为75cm。幼苗半直立,长势较壮,叶片短宽,叶色浓绿,分蘖力弱,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旗叶宽短上冲,长相清秀,穗层较整齐,穗大,落黄好。穗呈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较为饱满,黑胚率偏高。2010年和2011年区域试验中,每亩穗数为38万穗,44.9万穗,穗粒数为32.1粒,32.9粒,千粒重为46.9g,43.4g。

2、生育期:弱春性中晚熟品种,成熟期比偃展4110晚熟1.7天。

3、籽粒品质:两年的籽粒品质检测结果如下,籽粒容重798g/L、810g/L,蛋白质含量14.44%、13.5%,面粉湿面筋含量31.5%、29.2%,沉降值34.5ml、28.9ml,吸水率57.9%、55.8%,面团稳定时间3.9分钟、4分钟,最大拉伸阻力218E.U、229E.U,延伸性172mm、142mm,拉伸面积53cm²、47cm²。

4、抗逆、抗病能力:抗倒伏能力一般,冬季抗寒能力较强。抗病能力方面,中感纹枯病,高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

5、产量表现:2009-2010年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03.3kg/亩,2010-2011年续试中,平均产量为579.2kg/亩,2011-2012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483.6kg/亩。

弱春性高产小麦品种

四、淮麦30

1、植株特征:株型紧凑,株高约81.3cm。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生长健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呈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饱满度好。每亩穗数为43.7万穗,穗粒数为28.6粒,千粒重为43.5g。

2、生育期:弱春性中早熟品种,生育期为218天。

3、籽粒品质:籽粒容重782g/L,蛋白质含量14.69%,硬度指数64.4,面粉湿面筋含量31.4%,沉降值44.5ml,吸水率55.4%,面团稳定时间20.3分钟,最大拉伸阻力661EU,延伸性164mm,拉伸面积139 cm²。

4、抗逆、抗病能力:抗倒伏能力较弱,耐倒春寒能力偏弱,耐热性好。抗病能力方面,高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中感赤霉病,慢条锈病。

5、产量表现:2010-2011年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45.5kg/亩,2011-2012年续试,平均产量为451.9kg/亩,2012-2013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457.2kg/亩。

弱春性高产小麦品种

五、偃高21

1、植株特征:株型松紧适中,株高为77-83cm。幼苗直立,叶色浅绿,叶片宽长,分蘖力弱,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快,两级分化快,旗叶宽大、卷曲、半披,穗下节长。穗呈长方形,长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高。每亩穗数37-42.2万穗,穗粒数为32-36.1粒,千粒重为43.1-49.5g。

2、生育期:弱春性中熟品种,生育期为222.6-227.7天。

3、籽粒品质:2011-2012年籽粒品质检测结果如下,容重810g/L、787g/L,粗蛋白(干基)14.18%、14.54%,湿面筋27.5%、31.8%,降落数值375s、393s,沉淀值44.3ml、56ml,吸水量52.8ml/100g、54ml/100g,形成时间2.2分钟、1.7分钟,稳定时间1.6分钟、1.7分钟,弱化度151F.U、145F.U,硬度35HI、39HI,出粉率67.6%、63.7%。

4、抗逆、抗病能力:抗倒伏能力强,冬季抗寒能力较弱。抗病能力方面,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5、产量表现:2010-2011年河南省春水Ⅰ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57.3kg/亩,2011-2012年续试中,平均产量为508.4kg/亩,2012-2012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460.8kg/亩。

弱春性高产小麦品种

六、平安7号

1、植株特征:株型较为松散,株高约为82cm。幼苗直立,苗势壮,分蘖力强,成穗数一般。春季起身拔节慢,抽穗晚,旗叶平展,根系活力强,穗层整齐,小穗排列紧密,成熟落黄好。穗呈长方形,白粒,籽粒半角质,较为饱满,黑胚率偏高。每亩穗数为34.7万穗,穗粒数为36.3粒,千粒重为46.5g。

2、生育期:弱春性中早熟品种,生育期为219天。

3、籽粒品质:2007年籽粒检品质测结果为容重784g/L,粗蛋白质含量14.4%,湿面筋含量28.7%,降落值398s,吸水量53.0ml/100g,形成时间2.8分钟,稳定时间3.2分钟,沉淀值58ml。

弱春性高产小麦品种

4、抗逆、抗病能力:抗倒伏能力一般,耐寒性较强。抗病能力方面,2008年接种鉴定结果为中抗纹枯病、叶枯病,中感叶锈病,高感白粉病、条锈病。

5、产量表现:2006-2007年河南省高肥春水Ⅱ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31kg/亩,2007-2008年续试中,平均产量为508.2kg/亩,2007-200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25kg/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弱春性高产小麦品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325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小麦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