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稻苗黑尖是什么病,如何治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4 04:15  浏览次数:865
内容摘要:1、缺磷型赤枯病:发病初期,稻株的下部叶叶尖出现褐色小斑,并逐渐向内发展,形成黄褐干枯、中肋黄化的现象,根系会变为黄褐色,并混有黑根或烂根。2、缺钾型赤枯病:发病后,下部叶自叶尖沿叶缘向基部扩展变为黄褐色,并产生赤褐色或暗褐色的斑点,严重时自叶尖向下枯死。3、中毒型赤枯病:病株返青迟缓,株型矮小,根系变黑或变为深褐色,病情严重时叶鞘会黄化,并出现赤褐色斑点。一、稻苗黑尖是什么病1、缺磷型赤枯病(1)该病害一般在插秧3-4周后发生,发病后可自行恢复,但进入孕穗期后又会复发。(2)发病初期,稻株的下部叶叶尖会

稻苗黑尖是什么病,如何治疗

回答1、缺磷型赤枯病:发病初期,稻株的下部叶叶尖出现褐色小斑,并逐渐向内发展,形成黄褐干枯、中肋黄化的现象,根系会变为黄褐色,并混有黑根或烂根。2、缺钾型赤枯病:发病后,下部叶自叶尖沿叶缘向基部扩展变为黄褐色,并产生赤褐色或暗褐色的斑点,严重时自叶尖向下枯死。3、中毒型赤枯病:病株返青迟缓,株型矮小,根系变黑或变为深褐色,病情严重时叶鞘会黄化,并出现赤褐色斑点。

一、稻苗黑尖是什么病

1、缺磷型赤枯病

(1)该病害一般在插秧3-4周后发生,发病后可自行恢复,但进入孕穗期后又会复发。

(2)发病初期,稻株的下部叶叶尖会出现褐色小斑,并逐渐向内发展,形成黄褐干枯、中肋黄化的情况。

(3)发病后稻株的根系会变为黄褐色,且混有黑根、烂根。

2、缺钾型赤枯病

(1)该病害的发生情况在稻株分蘖前不明显,多表现为植株矮小、分蘖减少、生长缓慢。

(2)发病后,叶片狭长、软弱、披垂,下部叶自叶尖沿叶缘向基部扩展变为黄褐色,并产生赤褐色、暗褐色的斑点或条斑,严重时自叶尖向下枯死。

(3)病株只有少量的新叶呈绿色,其他叶片呈火烧状。根系为黄褐色,根短且少。

3、中毒型赤枯病

(1)多在移栽后发病,病株返青迟缓,株型矮小,根系变黑或变为深褐色,新根较少,节上会迈出生根。

(2)叶片中肋初黄白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周边也开始黄化,病情严重时叶鞘也会黄化,并出现赤褐色斑点。

(3)叶片自下而上呈赤褐色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

二、稻苗黑尖如何治疗

1、治疗方法

(1)亩用100-150克90%晶体敌百虫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或亩用150毫升80%敌敌畏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

(2)喷药前,应将田水排至3-4厘米的深度,喷药后保水1-2天即可。

2、预防方法

(1)浅灌勤灌,及时耘田,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

(2)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施有机肥。

(3)早施草木灰、氯化钾、硫酸钾等钾肥,缺磷土壤要早施、集中施用过磷酸钙。

(4)若已经发病,需及时排水,酌情撒施石灰,之后可轻度搁田,让浮泥沉实,促使新根早发。

(5)孕穗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多功能高效液肥500-600倍液,半个月后再喷1次。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稻苗黑尖是什么病,如何治疗”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298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稻苗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