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中国水稻的发展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6 20:23  浏览次数:1502
内容摘要:1、1964年:袁隆平先生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开展不育系选育研究。2、1973年:三系杂交稻配套成功。3、1987年:袁隆平提出发展杂交稻的战略目标,并指出杂种优势利用与植株形态改良相结合可作为培育我国超级杂交稻的重要技术路线。四、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等机构提出了“超级稻”的概念。一、1964年袁隆平先生提出了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想法并开展不育系选育的研究。二、1973年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杂交稻配套成功,杂交稻的培育与应用使我国水稻生产达到了1个新的台阶。三、1987年袁隆平先生提

中国水稻的发展史

回答1、1964年:袁隆平先生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开展不育系选育研究。2、1973年:三系杂交稻配套成功。3、1987年:袁隆平提出发展杂交稻的战略目标,并指出杂种优势利用与植株形态改良相结合可作为培育我国超级杂交稻的重要技术路线。四、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等机构提出了“超级稻”的概念。

一、1964年

袁隆平先生提出了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想法并开展不育系选育的研究。

中国水稻的发展史

二、1973年

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杂交稻配套成功,杂交稻的培育与应用使我国水稻生产达到了1个新的台阶。

中国水稻的发展史

三、1987年

袁隆平先生提出发展杂交水稻的战略目标,并指出杂种的优势利用与植株形态改良互相结合可成为培育超级杂交稻的重要方法。

中国水稻的发展史

四、1989年

国际水稻研究所等机构提出了“超级稻”的概念,而且启动了超高产育种计划。

中国水稻的发展史

五、1996年

我国农业部组织实施了“中国超级稻研究”的项目,开展株型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杂交稻研究。

中国水稻的发展史

六、产量

(1)超级杂交稻的单产水平不断获得突破,实现了从水稻单产400kg(1995年)到700kg(2000年)、800kg(2004年)、900kg(2011年)和1000kg(2014年)的高产目标。

中国水稻的发展史

(2)到2015年,我国冠名超级杂交稻的新品种有80多个,大面积示范试验单产一般能达到600kg/亩,比普通品种增产50kg/亩,超级水稻的培育与应用使我国水稻生产又上了一个台阶。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国水稻的发展史”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253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水稻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