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袁隆平几几年研究的水稻,杂交水稻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3:33  浏览次数:28114
内容摘要:袁隆平院士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院士长期从事杂交水稻的育种理论研究以及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利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培育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1970年与其助手在海南发现了1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一、袁隆平几几年研究的水稻1、袁隆平院士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院士长期从事杂交水稻的育种理论研究以及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利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培育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

袁隆平几几年研究的水稻,杂交水稻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回答袁隆平院士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院士长期从事杂交水稻的育种理论研究以及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利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培育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1970年与其助手在海南发现了1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一、袁隆平几几年研究的水稻

1、袁隆平院士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院士长期从事杂交水稻的育种理论研究以及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利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培育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

2、1970年,袁隆平院士与其助手在海南发现了1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这成为了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3、1972年,袁隆平院士育成我国第1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以及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1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了整套的制种方法。

4、1986年,袁隆平院士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杂交水稻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1、杂交水稻的出现代表我国人民彻底摆脱了饥饿,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继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时还为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

2、杂交水稻的出现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领先世界。通俗来讲,杂交水稻的出现成功解决了我国十几亿人口的粮食问题。

3、杂交水稻的叶片面积系数要大于常规水稻,且稻穗较多,光合作用较强,因此能够制造的有机物也比较多,这大大提升了稻谷的产量。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袁隆平几几年研究的水稻,杂交水稻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239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水稻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