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马铃薯黄萎病,附症状和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3 17:38  浏览次数:942
内容摘要:马铃薯黄萎病又叫做马铃薯早死病,病发初期时,叶片从叶尖沿叶缘变黄,从叶脉向内黄化,后续又从黄色变成褐色,并逐渐干枯,但是不卷曲,根茎部位在病发初期时,症状不明显,等到叶片黄化后,切开根茎处可以观察到维管束已经发生褐变,后地上茎的维管束也变成褐色,薯块纵切后,可以观察到“八”字半圆形变色环。一、马铃薯黄萎病1、马铃薯黄萎病又叫做马铃薯早死病,主要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的大丽轮枝菌引起,减产程度可以达到30%左右,严重时可以超过50%。2、马铃薯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维管束萎蔫病害,病菌以微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以及薯块

马铃薯黄萎病,附症状和防治方法

回答马铃薯黄萎病又叫做马铃薯早死病,病发初期时,叶片从叶尖沿叶缘变黄,从叶脉向内黄化,后续又从黄色变成褐色,并逐渐干枯,但是不卷曲,根茎部位在病发初期时,症状不明显,等到叶片黄化后,切开根茎处可以观察到维管束已经发生褐变,后地上茎的维管束也变成褐色,薯块纵切后,可以观察到“八”字半圆形变色环。

一、马铃薯黄萎病

1、马铃薯黄萎病又叫做马铃薯早死病,主要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的大丽轮枝菌引起,减产程度可以达到30%左右,严重时可以超过50%。

2、马铃薯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维管束萎蔫病害,病菌以微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以及薯块,秸秆上越冬,等到第二年的时候,病菌在马铃薯体内蔓延,在维管束内繁殖,后续扩展到枝叶上(当年不再重复浸染)。

3、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灌水不当,有机肥未经腐熟即施入等容易引起马铃薯黄萎病。病菌发育适宜温度为19-24℃

二、马铃薯黄萎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1、症状

(1)叶片:病发初期时,从叶尖沿叶缘变黄,从叶脉向内黄化,后续从黄变成褐色,并逐渐干枯,但是不卷曲,直至复叶全部死亡。

(2)根茎:根茎部位在病发初期的时候,症状不明显,等到叶片黄化后,切开根茎处可以观察到维管束已经发生褐变,然后地上茎的维管束也变成褐色。而块茎染病始于脐部,维管束变成浅褐色至褐色。

(3)薯块:将染病的薯块纵向切开,可以观察到“八”字半圆形变色环。

2、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种植,比如大白花、青薯9号、底西芮、克新1号、秦紫1号等。

(2)轮茬倒作,避免重茬。收获后,及时将病残体带出田间,集中焚毁。

(3)播种前,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用量为种薯重量的0.2%)。或者是将200g的50%多菌灵,50g的75%农用链霉素,2kg的滑石粉混合均匀,然后与100kg种薯进行拌种处理。

(4)病发初期的时候,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

(5)病发初期的时候,每株浇灌500ml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者是每株浇灌100ml的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300倍液,每隔10天浇灌一次,一共浇灌1-2次。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马铃薯黄萎病,附症状和防治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235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马铃薯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