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棉花产量形成过程中的自我调节性,哪个品种的棉花产量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1:53  浏览次数:876
内容摘要:棉花自动调节能力主要表现为前中期结铃少时,后期结铃会增多。内围结铃少时,外围结铃会增多。当前期晚发、蕾期多雨或因施肥过多,棉株徒长,蕾铃脱落严重,没有结住伏前桃时,只要加强中后期管理,促使棉株生长发育,就可以实现中后期多结伏桃和秋桃,获得较好的产量。一、棉花产量形成过程中的自我调节性1、棉花在花铃期的时候,自动调节能力主要表现为前中期结铃少时,后期结铃会增多。内围结铃少时,外围结铃会增多。当前期晚发、蕾期多雨,或因施肥过多,棉株徒长,蕾铃脱落严重,没有结住伏前桃、甚至伏桃也比较少时,只需要加强中后期管理,

棉花产量形成过程中的自我调节性,哪个品种的棉花产量高

回答棉花自动调节能力主要表现为前中期结铃少时,后期结铃会增多。内围结铃少时,外围结铃会增多。当前期晚发、蕾期多雨或因施肥过多,棉株徒长,蕾铃脱落严重,没有结住伏前桃时,只要加强中后期管理,促使棉株生长发育,就可以实现中后期多结伏桃和秋桃,获得较好的产量。

一、棉花产量形成过程中的自我调节性

1、棉花在花铃期的时候,自动调节能力主要表现为前中期结铃少时,后期结铃会增多。内围结铃少时,外围结铃会增多。当前期晚发、蕾期多雨,或因施肥过多,棉株徒长,蕾铃脱落严重,没有结住伏前桃、甚至伏桃也比较少时,只需要加强中后期管理,促使棉株生长发育,就可以实现中后期多结伏桃和秋桃,获得较好的产量。

2、棉花在花铃期的时候,施氮对棉花花铃期净光合速率有明显的调控效应,当氮肥的施加量在0-20kg/亩时,随着氮元素的增加,棉花净光合作用速率增加。

3、花铃期的时候,棉花对于水分的需求十分敏感,一旦花铃期缺少水分,会导致棉花光合速率下降。

二、哪个品种的棉花产量高

1、湘杂棉7号

(1)植株特征: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为123天左右,植株株型紧凑,株高约为115cm左右,果枝较长、平展,茎秆粗壮,茸毛多,叶片较大,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4节,单株结铃28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1g,衣分42.1%,子指9.9g,霜前花率94.3%,僵瓣率7.4%。

(2)品质测定: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3mm,断裂比强度28.1CN/tex,马克隆值5,断裂伸长率6.5%,反射率74.9%,黄色深度8.5,整齐度指数85%,纺纱均匀性指数137。

(3)抗病能力:耐枯萎病,黄萎病,中抗棉铃虫,抗红铃虫。

(4)产量表现:2006-2007年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中,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量分别为262.7kg、110.4kg、104.4kg,相较于湘杂棉8号增产4.3%、12.0%、12.5%。2008年生产试验中,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量分别为225.4kg、95.4kg、88.1kg,相较于湘杂棉8号增产1.4%、7.7%、8.6%。

2、中棉所63

(1)植株特征: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为125天左右,植株株型为塔型,较为紧凑,株高约为109.5cm,茎秆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为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3节,单株结铃25.6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7g,衣分41.5%,子指9.8g,霜前花率88.6%。

(2)品质测定: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mm,断裂比强度29.1CN/tex,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7.0%,反射率76.1%,黄度深度8.2,整齐度指数84.2%,纺纱均匀性指数139。

(3)抗病能力:高抗棉铃虫,红铃虫、耐枯萎病,黄萎病。

(4)产量表现:2004-2005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子棉产量237.82kg/亩,比湘杂棉2号F1增产10.1%,平均皮棉产量99.87kg/亩,比湘杂棉2号F1增产10%,霜前皮棉产量87.36kg/亩,比湘杂棉2号F1增产10.2%。2006年长江流域棉区生产试验中,子棉、皮棉产量分别为258.4kg/亩、105.7kg/亩,分别比湘杂棉8号F1增产0.4%,2.3%。

3、铜杂411F1

(1)植株特征:生育期为122.1天左右,植株株型为塔型,较为紧凑,株高约为121.5cm,茎杆粗壮较硬,有稀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叶裂中等,叶色绿,花药白色,铃卵圆形,结铃性较强,吐絮畅,果枝数19.6个,单株成铃数30.9个,单铃重5.75g,衣分41.39%,子指10.3g,霜前花率88.1%。

(2)品质测定:2.5%跨长28.36mm,断裂比强度28.7CN/tex,马克隆值5.07。

(3)抗病能力:耐枯萎病、黄萎病。

(3)产量表现:2006-2007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为126.93kg/亩,相较于鄂杂棉10号F1增产1.6%。其中2006年皮棉平均产量为124.63kg/亩,相较于鄂杂棉10号F1增产6.2%,2007年皮棉平均产量为129.23kg/亩,相较于鄂杂棉10号F1增产2.47%。

4、鄂杂棉29

(1)植株特征: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为127天左右,植株株型较为松散,株高约为111cm,果枝较长、平展,茎秆较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第一果枝节位6.5节,单株结铃28.2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8g,衣分41.7%,子指9.7g,霜前花率92%,僵瓣率11.6%。

(2)品质测定: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mm,断裂比强度30.3CN/tex,马克隆值5,断裂伸长率6.2%,反射率76.2%,黄色深度8,整齐度指数85.6%,纺纱均匀性指数147。

(3)抗病能力:耐枯萎病,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4)产量表现:2008-2009年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中,2008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8.1kg、104.2kg和96.2kg,比湘杂棉8号增产8.8%、15.8%和18.1%。2009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8.3kg、111.3kg和102.1kg,比鄂杂棉10号减产1.2%、0.8%和1.2%。2010年生产试验中,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7.7kg、92.8kg、81.4kg,比鄂杂棉10号增产4.1%、5.1%和5.8%。

5、鲁棉研28号

(1)植株特征:黄河流域棉区麦田套种生育周期为138天左右,株形较松散,株高为90.4cm,茎秆坚韧、茸毛中密,叶片中等大小、绿色,全株有腺体,腺体中密,果枝始节位6.8节,单株结铃15.7个,铃圆形,铃尖微突,铃壳薄,吐絮畅而集中,单铃重5.8g,衣分41.5%,子指10.8g,霜前花率88.6%。

(2)品质测定: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9mm,断裂比强度29.4CN/tex,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7.4%,反射率76%,黄色深度7.6,整齐度指数84.8%,纺纱均匀性指数137。

(3)抗病能力: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4)产量表现:2002-2003年黄河流域棉区麦套棉组品种区域试验中,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2.2kg、96.2kg和85.2kg,比豫668增产19%、15.6%和16.2%。2004年生产试验中,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6.5kg、95.7kg和90.2kg,比中棉所45增产12.1%、20.1%和23.1%。

6、中棉所50

(1)植株特征:黄河流域棉区夏播生育周期为110天左右,植株株型为塔形,较为紧凑,株高约为71.1cm,茎秆坚韧、青紫色多茸毛,叶片中等偏小、深绿色,缺刻深,花冠乳白色,花药和柱头米黄色,第一果枝节位5.7节,单株结铃7.6个,铃卵圆形,吐絮畅且集中,单铃重5.2g,衣分40.5%,子指10g,霜前花率95.3%。

(2)品质测定: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mm,断裂比强度27.9CN/tex,马克隆值4.4,断裂伸长率6.9%,反射率74.9%,黄色深度8.3,整齐度指数84.6%,纺纱均匀性指数136。

(3)抗病能力: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4)产量表现:2002-2003年黄河流域棉区夏播棉组品种区域试验中,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177.1kg、71.7kg和68.3kg,比中棉所30增产21.8%、23.6%和29.4%。2004年生产试验中,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174.5kg、68.8kg和61.5kg,比中棉所30增产15.6%、14.9%和9.6%。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棉花产量形成过程中的自我调节性,哪个品种的棉花产量高”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209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棉花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