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野生菌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6 20:59  浏览次数:1564
内容摘要:有性孢子在进入合适的生长基质后,发芽形成菌丝,并不断增值、扩展,形成菌丝体。当环境合适后,来自不同孢子的菌丝配对、融合形成双核菌丝,后续随着双核菌丝快速增值,形成子实体,此时菇体露出地面。当菇体逐渐成熟后,双核细胞融合成双倍体细胞,经过二次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细胞核的有性孢子。一、野生菌是怎么形成的1、地下阶段过程中,有性孢子在进入合适的生长基质(比如地下或腐木)后,发芽形成菌丝,每个细胞核中拥有单套染色体。后续菌丝不断增值、扩展,形成菌丝体。部分野生菌在此过程中会形成无性孢子,并通过这些孢子散播,形成更

野生菌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品种

回答有性孢子在进入合适的生长基质后,发芽形成菌丝,并不断增值、扩展,形成菌丝体。当环境合适后,来自不同孢子的菌丝配对、融合形成双核菌丝,后续随着双核菌丝快速增值,形成子实体,此时菇体露出地面。当菇体逐渐成熟后,双核细胞融合成双倍体细胞,经过二次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细胞核的有性孢子。

一、野生菌是怎么形成的

1、地下阶段过程中,有性孢子在进入合适的生长基质(比如地下或腐木)后,发芽形成菌丝,每个细胞核中拥有单套染色体。后续菌丝不断增值、扩展,形成菌丝体。部分野生菌在此过程中会形成无性孢子,并通过这些孢子散播,形成更多的菌丝。

2、当周围的环境适合发菇后(温度、湿度),来自不同孢子的菌丝配对、融合形成双核菌丝(每个菌丝细胞拥有两个细胞核),后续随着双核菌丝快速增值,形成子实体,此时野生菌的菇体露出地面。

3、当菇体逐渐成熟之后,在子实层上的子囊中,双核细胞融合成双倍体细胞,后续经过二次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细胞核的有性孢子。

二、野生菌有哪些品种

1、鸡枞菌: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大多分布在针阔叶林中的地上、荒地上和乱坟堆、包谷地中。

2、牛肝菌:一般在每年的6-10月份发生(温度高,出菇时间早,温度低,出菇时间晚),大多分布在900-2200m之间的松栎混交林中。

3、松茸菌:一般在每年的6-11月份发生,尤其是8-9月份,为出菇盛期,大多分布在2000-4000米的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

4、青头菌:一般在每年的夏秋季节(6-9月份)发生,大多分布在松树林或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地。

5、羊肚菌:一般在每年的3-5月或8-9月份发生,大多分布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6、鸡油菌:一般在每年的夏秋季节发生,大多分布在海拔600-1200m的阔叶林中。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野生菌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品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178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野生菌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