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野生菌有多少种,如何判断是否有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3 03:31  浏览次数:861
内容摘要:野生菌大约有250种,常见的有鸡枞菌、白葱菌、美味牛肝菌、松茸菌、干巴菌、青头菌等。1、鸡枞菌:菌盖宽3-23.5cm,幼时脐突半球形至钟形并逐渐伸展,顶部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浅土黄色至奶油色。2、白葱菌:菌盖直径8-15cm,幼时近球形、半球形,后呈扁半球形,为奶白色、白乳黄色至桃红色。一、野生菌有多少种野生菌大约有250种,常见的有鸡枞菌、白葱菌、美味牛肝菌、松茸菌、干巴菌、青头菌等。1、鸡枞菌子实体为中等至大型,菌盖宽3-23.5cm,幼时,脐突半球形至钟形,并逐渐伸展,菌盖表面光滑,顶部明

野生菌有多少种,如何判断是否有毒

回答野生菌大约有250种,常见的有鸡枞菌、白葱菌、美味牛肝菌、松茸菌、干巴菌、青头菌等。1、鸡枞菌:菌盖宽3-23.5cm,幼时脐突半球形至钟形并逐渐伸展,顶部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浅土黄色至奶油色。2、白葱菌:菌盖直径8-15cm,幼时近球形、半球形,后呈扁半球形,为奶白色、白乳黄色至桃红色。

一、野生菌有多少种

野生菌大约有250种,常见的有鸡枞菌、白葱菌、美味牛肝菌、松茸菌、干巴菌、青头菌等。

1、鸡枞菌

子实体为中等至大型,菌盖宽3-23.5cm,幼时,脐突半球形至钟形,并逐渐伸展,菌盖表面光滑,顶部明显凸起呈斗笠形,颜色为灰褐色或褐色、浅土黄色、灰白色至奶油色,老后呈辐射状开裂,有时边缘翻起,少数菌有放射状,菌肉为白色。菌褶为白色至乳白色,肉质厚实,老后带有黄色。菌柄较粗,长3-15cm,粗0.7-2.4cm,为白色,基部膨大并且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细长假根。

2、白葱菌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8-15cm,幼时为近球形、半球形,后呈扁半球形,边缘钝圆,颜色为奶白色、白乳黄色、白红色至桃红色,表面干燥,初时有微细毛,后光滑无毛。菌肉为黄色至硫磺色,肥厚致密。菌柄为圆柱形,长6-12cm,粗2.5-3cm,为黄色,基部膨大成球状。

3、美味牛肝菌

菌盖宽8-25cm,幼时为半球形,后期中凸,周围平展,盖表平坦,颜色为淡褐色或淡褐黄色、赭褐色、淡肉桂色,菌盖肉厚2-4cm,为白色,近盖处为微红色。菌柄为粗棒状,长10-18cm,粗2-4cm,基部粗大,为白色。

4、松茸菌

子实体散生或群生,菌盖直径5-2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颜色为污白色,具有黄褐色至栗褐色的纤毛状鳞片,表面干燥,菌肉为白色,肥厚。菌褶为白色或略带乳黄色,较密,弯生,不等长。菌柄粗壮,长6-14cm,粗2-2.6cm。

5、干巴菌

全菌干燥革质,基部分出扇状或莲座状瓣片,子实层表面光辫或具有疣状突起(不呈孔状,也不呈褶片状),肉质干脆,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800m的松林下。

6、青头菌

菌盖宽3-10cm, 初为球形,后呈扁半球形并逐渐平展,成熟后中央下凹,颜色为浅绿色、灰绿色,表皮通常具有深绿色斑块,且多龟裂,盖缘条纹呈放射状。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直生,褶间近盖处有横脉相连。菌柄长2-10cm,粗0.5-2cm,为白色。

二、野生菌如何判断是否有毒

1、有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形状比较怪异,气味比较特殊,且多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主要表现为菌帽中央多凸起,菌盖和菌柄上长有斑点,菌褶上多有疙瘩、红斑、托沟裂或裂沟,易流浆汁、且稠厚发粘。有的毒菌具有菌托、菌环,有的毒菌折断后会有浆汁流出,味道十分刺鼻。

2、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没有十分准确,可以用于判断野生菌是否有毒的有效方法,并且部分毒菌中的毒性物质十分稳定,在菌类煮熟后仍旧具有毒性,比如鹅膏肽类毒素中的α-鹅膏毒肽和β-鹅膏毒肽。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野生菌有多少种,如何判断是否有毒”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156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野生菌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