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中育9302小麦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7-01 04:49  浏览次数:640
内容摘要:中育9302株型较为松散,株高约为76-79cm左右,旗叶窄小、上冲,穗层整齐,穗呈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黑胚率高,每亩地成穗数为35.8-38.9万,穗粒数32.4-37.6粒,千粒重44.3-49.6g。2011-201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量为471kg。一、中育9302小麦品种介绍1、植株基本特征:幼苗时期半直立,叶片较窄,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节快,两级分化快,抽穗较早。株型较为松散,株高约为76-79cm左右,旗叶窄小、上冲,穗下节偏短,穗层整

中育9302小麦品种

回答中育9302株型较为松散,株高约为76-79cm左右,旗叶窄小、上冲,穗层整齐,穗呈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黑胚率高,每亩地成穗数为35.8-38.9万,穗粒数32.4-37.6粒,千粒重44.3-49.6g。2011-201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量为471kg。

一、中育9302小麦品种介绍

1、植株基本特征:幼苗时期半直立,叶片较窄,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节快,两级分化快,抽穗较早。株型较为松散,株高约为76-79cm左右,旗叶窄小、上冲,穗下节偏短,穗层整齐。穗呈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黑胚率高,每亩地的成穗数为35.8-38.9万,穗粒数32.4-37.6粒,千粒重44.3-49.6g。

2、生育期:中育9302属于半冬性中晚熟小麦,从出苗至成熟大约需要224.3-233.2天左右。

3、籽粒品质:2012年检测结果如下,蛋白质含量15.34%,容重795g/L,湿面筋含量33.5%,降落数值370s,沉淀指数63.0ml,吸水量60.4ml/100g,形成时间4.2min,稳定时间3.1min,弱化度159F.U.,硬度61HI,白度75.6%,出粉率69.5%,2013年检测结果如下,蛋白质含量15.48%,容重776g/L,湿面筋含量31.6%,降落数值226s,沉淀指数63ml,吸水量61.4ml/100g,形成时间3min,稳定时间2.6min,弱化度179F.U.,硬度65HI,白度74.2%,出粉率68.4%。

4、抗逆、抗病能力:冬季抗寒性好,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抗倒伏能力一般,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条锈病、白粉病,中感纹枯病、叶锈病,高感赤霉病。

5、产量表现:2011-2012年河南省冬水Ⅱ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量为471kg,相较于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2012-2013年河南省冬水B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量为517.8kg,相较于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9%,2013-2014年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量为576.3kg,相较于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7.2%。

中育9302小麦品种

二、中育9302小麦种植要点

1、适宜播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5日至10月25日播种,尤以10月10日左右播种更为适宜。

2、用种量:如果是高肥力的地块,每亩地的用种量为6-9kg左右。如果是中低肥力的地块,每亩地的用种量为9-10kg左右(播种时间每延迟3天,用种量增加0.5kg)。

中育9302小麦品种

3、施肥:每亩地施加3000kg有机肥,14kg氮肥,10kg磷肥,7.5kg钾肥,1kg硫酸锌,其中磷肥、钾肥、微肥一次性底施,氮肥一半底施,一半在拔节期追施。

4、病害防治:在拔节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100ml的20%三唑酮兑水30kg稀释喷雾,防治白粉病。如果有蚜虫虫害发生,每亩地使用40g吡虫啉进行防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育9302小麦品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155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小麦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