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鸡枞菌的生长环境有什么特点,可以人工种植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4 08:14  浏览次数:1058
内容摘要:1、分布地点:鸡枞菌和白蚁营共生生活,主要分布在针阔叶林中地上、荒地上和乱坟堆、包谷地中。2、温度: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2-24℃,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16-20℃,子实体形成适宜温度为25-30℃。3、湿度:雨季来临时,雨水渗入白蚁巢穴周围的土壤,有利于鸡枞菌菌丝生长。一、鸡枞菌的生长环境有什么特点1、分布地点:鸡枞菌和白蚁营共生生活,主要分布在针阔叶林中地上、荒地上和乱坟堆、包谷地中,基柄与白蚁的巢穴相连。2、温度:鸡枞菌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2-24℃,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16-20℃,子实体形成温度范

鸡枞菌的生长环境有什么特点,可以人工种植吗

回答1、分布地点:鸡枞菌和白蚁营共生生活,主要分布在针阔叶林中地上、荒地上和乱坟堆、包谷地中。2、温度: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2-24℃,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16-20℃,子实体形成适宜温度为25-30℃。3、湿度:雨季来临时,雨水渗入白蚁巢穴周围的土壤,有利于鸡枞菌菌丝生长。

一、鸡枞菌的生长环境有什么特点

1、分布地点:鸡枞菌和白蚁营共生生活,主要分布在针阔叶林中地上、荒地上和乱坟堆、包谷地中,基柄与白蚁的巢穴相连。

2、温度:鸡枞菌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2-24℃,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16-20℃,子实体形成温度范围为25-35℃,适宜温度为25-30℃,日温差以5℃为宜。

3、湿度:当雨季来临时,雨水渗入白蚁巢穴周围的土壤,有利于鸡枞菌菌丝生长。人工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含水量以65%为宜。在子实体生长期间,培养料含水量以70%-75%为宜,环境空气相对湿度以85%为宜。菌丝体生长期间,环境空气相对湿度以80%为宜。

4、ph:生长适宜ph为4-4.5(可以有效保证鸡枞菌的优势地位,不利于其他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

5、空气:蚁巢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为3-5%,是外界环境空气的100倍以上,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但不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6、光照: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原基分化、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不需要光照,子实体开伞时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二、鸡枞菌可以人工种植吗

鸡枞菌可以人工种植,具体技术如下:

1、母种制作

(1)取出250g白蚁巢土,然后放置在1L水中浸泡48小时,取出滤汁。

(2)采用组织分离法,将组织块贴附于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在温度高于25-27℃的条件下培养,30天左右,菌丝长满斜面,即为鸡枞菌母种。

2、原种和栽培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为阔叶树落叶40%,木屑35%,米糠20%,草木灰2%,过磷酸钙1%,白糖1%,石膏粉1%。

(2)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常规接种,然后放置在25℃的温室中培养,25-30天后,菌丝长满,即为原种和栽培种。

3、接种

(1)栽培料配方为木屑、树叶、松枝条70%,麸皮5%,石膏粉2%,白糖1.5%,石灰粉1.5%,白蚁巢土3%,水110-120%。

(2)将上述原料混合好后,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17×45cm),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灭菌、接种。

4、发菌期间管理

如果是春季,菌袋一般堆放3-5层左右,每隔3-5天翻堆一次。如果是秋季,菌袋一般堆放2-3层左右,接种后5-7天,定期检查菌袋温度,如果超过35℃,通风降温。

5、出菇期间管理

(1)在出菇期间,每天打开窗户通风透气,每天2-3次,每次持续时间为30分钟左右。

(2)天气干燥的时候,每天喷洒2-3次水,保证空气湿度在85-90%左右(菇蕾期向菇房空间和四壁喷水,不宜直接喷洒在菇体之上)。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鸡枞菌的生长环境有什么特点,可以人工种植吗”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139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鸡枞菌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