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高粱种植技术与亩产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2:16  浏览次数:1168
内容摘要:1、土壤:可选择土壤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壤土并及时整地,清除田间的杂草,粉碎土块,整平地面。2、施肥:播种前结合深翻,亩施腐熟厩肥2000-3000kg,播种时亩施硝酸铵8-10kg作为种肥。3、选种:挑选粒大饱满且为上年收获的新鲜种子,晒种1-2天后再播种。一、高粱种植技术1、土壤(1)高粱适合种植在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中。(2)针对需播种高粱的土地,应在上年前作收获后,夏耕或秋耕深翻1-2次,清除田间的杂草,粉碎土块并将地面整平。2、施肥(1)高粱的需肥量较多,在播种前需结合深翻,亩施腐熟厩肥

高粱种植技术与亩产量

回答1、土壤:可选择土壤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壤土并及时整地,清除田间的杂草,粉碎土块,整平地面。2、施肥:播种前结合深翻,亩施腐熟厩肥2000-3000kg,播种时亩施硝酸铵8-10kg作为种肥。3、选种:挑选粒大饱满且为上年收获的新鲜种子,晒种1-2天后再播种。

一、高粱种植技术

1、土壤

(1)高粱适合种植在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中。

(2)针对需播种高粱的土地,应在上年前作收获后,夏耕或秋耕深翻1-2次,清除田间的杂草,粉碎土块并将地面整平。

2、施肥

(1)高粱的需肥量较多,在播种前需结合深翻,亩施腐熟厩肥2000-3000kg。

(2)在播种时可亩施硝酸铵8-10kg,或者磷二铵5-8kg作为种肥。

3、选种

(1)选择成熟好、粒大、饱满,上年收获的纯净新鲜种子作为播种的种子。

(2)接着将选好的种子晒种1-2天后,再播种。

4、播种

(1)播种量一般为7-10kg,如果采用条播的方法,行距一般为15-20cm。

(2)土壤较干宜深播,土壤较湿易浅播,播种的深度一般为3-5cm,在播后需适当的耱地镇压,当土壤墒情较差时,应用镇压器适当镇压,使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利于出苗。

5、田间管理

(1)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在苗高10cm左右时,进行第一次以及第二次中耕,当苗高20-30cm时,需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

(2)因为高粱的耐旱性强,在苗期时,若土壤并不十分干燥,通常不需灌水,利于蹲苗。

(3)在定苗后,需结合追肥灌水1次,促进生长。

(4)在拔节至抽穗开花时,高粱生长较快,对于水分的需求量变大,一般可根据降雨情况灌水1-3次,让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70%。

(5)虽然高粱具有一定的耐涝性,但如果田间长期处于有积水的状态时,便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因此需要及时排除积水。

二、高粱的亩产量

1、亩产量

在常规种植下,高粱的平均产量约为700-900斤左右/亩,但由于播种时间、方法以及管理方式不同,产量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提高高粱亩产量的技术要点

(1)合理轮作

高粱忌连作,连作不仅会降低产量,而且还易发生病虫害,因此需要合理轮作,前茬以是豆科作物为宜,保证高粱高产。

(2)适时播种

一般如果错过了播种的黄金期,易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从而影响产量,因此需要适时播种,一般可在5月上旬进行播种,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播种高粱的黄金期。

(3)防治病虫害

①病害:大斑病、炭疽病、纹枯病等是高粱常见的病害,一般可按照种子重量的0.5%拌50%福美双粉剂防治大斑病;可在炭疽病流行年份,从孕穗期开始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进行防治;在纹枯病的发病初期可喷洒1%井冈霉素0.5kg兑水200kg进行防治。

②虫害:高粱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老虎、蝼蛄以及蛴螬等害虫,一般可用2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ml兑水10L进行拌种,拌种后堆闷4小时以上,晾干后再播种,防治虫害。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高粱种植技术与亩产量”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130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高粱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