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玉米宽窄行株距标准,附玉米的种植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3:53  浏览次数:4607
内容摘要:玉米宽窄行种植,宽行距90cm,窄行距50cm,或宽行距60cm,窄行距40cm,株间距方面,春播玉米,株间距为33-40cm,夏播玉米,株间距为25-33cm。茎叶夹角小,叶片上冲的小棒型玉米品种,行间距60cm,株间距20cm。高秆、叶片平展的大棒型玉米品种,行间距60cm,株间距35cm。一、玉米宽窄行株距标准1、玉米宽窄行种植时,宽行距为90cm,窄行距为50cm,或者是宽行距60cm,窄行距40cm。株间距方面,如果是春播玉米,株间距一般为33-40cm,如果是夏播玉米,株间距一般为25-33c

玉米宽窄行株距标准,附玉米的种植方法

回答玉米宽窄行种植,宽行距90cm,窄行距50cm,或宽行距60cm,窄行距40cm,株间距方面,春播玉米,株间距为33-40cm,夏播玉米,株间距为25-33cm。茎叶夹角小,叶片上冲的小棒型玉米品种,行间距60cm,株间距20cm。高秆、叶片平展的大棒型玉米品种,行间距60cm,株间距35cm。

一、玉米宽窄行株距标准

1、玉米宽窄行种植时,宽行距为90cm,窄行距为50cm,或者是宽行距60cm,窄行距40cm。株间距方面,如果是春播玉米,株间距一般为33-40cm,如果是夏播玉米,株间距一般为25-33cm。

2、如果是茎叶夹角小,叶片上冲的小棒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行间距60cm,株间距20cm。

3、如果是普通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行间距60cm,株间距30cm。

4、如果是高秆、叶片平展的大棒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行间距60cm,株间距35cm。

5、如果是玉米大豆套种(2行玉米,2行大豆),种植密度为玉米株间距30cm,玉米间小行距35cm,玉米大豆行距50cm,大豆间行距35cm。

6、如果是玉米花生套种(2行玉米,4行花生),种植密度为玉米株距30cm,花生株距20cm,玉米间小行距35cm,玉米花生间行距35cm,花生行距35cm。

7、除开品种因素以外,需要根据土壤肥力来调整种植密度。如果是土壤肥力好,保墒保水能力强的地块,种植密度适当提高。如果是土壤肥力差,保墒保水能力差的地块,种植密度适当降低。

二、玉米的种植方法

1、土地整理

(1)挑选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进行种植。

(2)每亩地施加1000-1500kg腐熟农家肥,15-20kg尿素,25-30kg磷肥,15-20kg钾肥,1kg锌肥。

2、种植

(1)挑选发芽率在85%以上的种子进行播种,播种前根据当地的病虫害,选择合适的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

(2)播种时要求5-10cm处地温稳定在10-12℃以上,播种深度为4-6cm,行距为60cm,株间距离为25-30cm。

3、管理

(1)施肥

①攻苗肥:每亩地施加20kg尿素,5kg钾肥。

②攻穗肥:在大喇叭口期的时候,结合中耕培土,每亩地施加30kg尿素。

③粒肥:每亩地施加5kg尿素或10-15kg碳铵,也可以每亩地施加70-100kg的1-2%尿素溶液和0.4-0.5%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混合液。

(2)其它管理

①幼苗3叶期间进行间苗,4-5叶期间进行定苗。

②播种至出苗期间,土壤田间持水量要求为60-80%。苗期,土壤田间持水量要求为55-60%。拔节期,土壤田间持水量要求为70%。抽雄、抽丝期间,土壤田间持水量要求为80%。乳熟至蜡熟期间,土壤田间持水量要求为75%。如果低于上述指标,应当进行灌溉。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玉米宽窄行株距标准,附玉米的种植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123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玉米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