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抛秧盘怎样育苗,插秧和抛秧各有什么优缺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3 02:24  浏览次数:1402
内容摘要:1、准备秧盘:以使用水稻抛秧盘育苗为例,每公顷需准备孔数为561的秧盘525-600张。2、配制营养土:常用壮秧剂配制营养土,若没有壮秧剂,可用复合肥配制营养土。3、准备秧田:要求秧田土质肥沃且排灌方便,施足基肥并耙细整平作厢。4、处理种子:先用清水浸种再用强氯精500倍液浸种,之后洗净即可播种。一、抛秧盘怎样育苗1、准备秧盘以使用水稻抛秧盘育苗为例,一般每公顷需选择秧盘525-600张,秧盘的孔数为561孔。2、配制营养土一般可用壮秧剂配制营养土,如果没有壮秧剂,可用复合肥或尿素配制营养土。3、准备秧田

抛秧盘怎样育苗,插秧和抛秧各有什么优缺点

回答1、准备秧盘:以使用水稻抛秧盘育苗为例,每公顷需准备孔数为561的秧盘525-600张。2、配制营养土:常用壮秧剂配制营养土,若没有壮秧剂,可用复合肥配制营养土。3、准备秧田:要求秧田土质肥沃且排灌方便,施足基肥并耙细整平作厢。4、处理种子:先用清水浸种再用强氯精500倍液浸种,之后洗净即可播种。

一、抛秧盘怎样育苗

1、准备秧盘

以使用水稻抛秧盘育苗为例,一般每公顷需选择秧盘525-600张,秧盘的孔数为561孔。

2、配制营养土

一般可用壮秧剂配制营养土,如果没有壮秧剂,可用复合肥或尿素配制营养土。

3、准备秧田

(1)选择土壤肥沃、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稻田作为秧田,土壤为粘壤土或者壤土,秧田与大田比为1:40。

(2)需在秧田中施足基肥,并耙细整平,随后作厢。

4、处理种子

用清水浸种6个小时左右,随后用强氯精500倍液浸泡35小时左右,然后捞出用清水洗净。

5、整地播种

(1)抛秧田需做到田面平整且无杂物,土壤上紧下松,软硬适中,水浅,以现泥为宜。

(2)如果是粘泥田,需在犁耙后沉淀2-3天,放干明水,并在晴天抛栽,如果为沙质田块,需做到随犁随抛。

(3)把种子均匀播在秧盘上,播种完成后秧盘需紧挨在秧床上排列,将秧盘底部适当的压入秧床中,保证秧盘的各部分能与秧床充分接触。

(4)需在播种的秧床上撒1层营养土,营养土以刚好覆盖种子为宜。

6、抛栽

(1)用左手提盘,右手拿起秧苗8-10蔸,轻轻抖散后,让泥团向上并用力向上抛2-3m,使其自由落下。

(2)根据田块面积以及密度确定秧盘数量,一般先粗抛2/3,剩余的1/3需再补稀。

(3)抛栽后,每隔3m弄出一条人行道,宽30cm,随后用竹竿疏密补稀。

7、苗期管理

(1)在秧苗1.5叶时,每公顷用尿素300g对水30kg进行喷施。

(2)在秧苗3.5叶时,每公顷用以尿素600g对水30kg喷施。

(3)在苗期时主要防治立枯病,可在2叶1心时,每公顷喷施故克松800-1000倍液45kg进行防治。

二、插秧和抛秧各有什么优缺点

1、插秧

(1)优点

以机械插秧为例,使用机械插秧后,秧苗较有序,深浅一致,田间通风透光性良好,既能有效的防治病虫害,也能促进秧苗的生长。

(2)缺点

劳动强度相对较高,不容易操作。

2、抛秧

(1)优点

①与机械插秧相比,抛秧操作起来较为简单容易。

②将秧苗带土抛秧后,根部入土浅,一般仅有0.5-1cm,分蘖较多,一般到了生长后期,有效穗也会增多,从而达到了增产的目的。

(2)缺点

秧苗分布不均匀,在生长中后期,田间通风透光性相对较差,因此抛秧适合面积较小、劳动力较匮乏的地方。

3、注意事项

(1)不是所有的地块都适合机械插秧,机械插秧一般宜在面积大、地面平整且无稻梗的田块中使用。

(2)不是所有的农田都能采用抛秧的方式,一般要求田间有一定的泥浆且没有多余的硬块,而在需在无风、无雨的天气中进行抛秧。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抛秧盘怎样育苗,插秧和抛秧各有什么优缺点”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111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水稻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