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西葫芦烂瓜是什么原因,怎么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2 13:44  浏览次数:1444
内容摘要:1、灰霉病:如果西葫芦染上灰霉病就会导致烂瓜发生,灰霉病会使西葫芦的花叶果实受到危害。2、菌核病:这种病会危害到果实和茎蔓,果实感染这种病时会出现水浸状病斑,进而会腐烂出现白色的菌丝。3、果腐病:果腐病常从花蒂部位或受伤处侵染,病部初期呈水渍状,以后会变褐软腐。一、西葫芦烂瓜是什么原因1、灰霉病(1)西葫芦感染灰霉病就会出现烂瓜的情况,灰霉病会危害西葫芦的花叶果实。(2)发病初期花瓣会出现水浸状或者水渍状的病斑,渐渐的花瓣会变得软烂,从而出现脱落的现象,最后会直接侵害幼果,慢慢出现腐烂症状。2、菌核病(1

西葫芦烂瓜是什么原因,怎么防治

回答1、灰霉病:如果西葫芦染上灰霉病就会导致烂瓜发生,灰霉病会使西葫芦的花叶果实受到危害。2、菌核病:这种病会危害到果实和茎蔓,果实感染这种病时会出现水浸状病斑,进而会腐烂出现白色的菌丝。3、果腐病:果腐病常从花蒂部位或受伤处侵染,病部初期呈水渍状,以后会变褐软腐。

一、西葫芦烂瓜是什么原因

1、灰霉病

(1)西葫芦感染灰霉病就会出现烂瓜的情况,灰霉病会危害西葫芦的花叶果实。

(2)发病初期花瓣会出现水浸状或者水渍状的病斑,渐渐的花瓣会变得软烂,从而出现脱落的现象,最后会直接侵害幼果,慢慢出现腐烂症状。

2、菌核病

(1)菌核病会危害到果实和茎蔓,初期果实会出现水浸状病斑,慢慢的果实腐烂出现白色菌丝。

(2)初期茎和果实一样会出现水浸状病斑,随后病斑会变成黑色,慢慢的长出菌丝,直到病变部位枯死。

3、果腐病

(1)果腐病主要从花蒂部位或受伤处进行侵染,病部初期会出现水渍状病斑,慢慢的会变软腐,后期病部表面会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最后病瓜会完全腐烂。

(2)病菌可以在土壤中进行越冬,果实与土壤接触就会感染,当环境湿度高,水肥管理不当时发病较重。生长期雨水多,雨量大,田间积水或浇水过大,也容易发病。

4、软腐病

(1)发病初期病瓜会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然后会迅速变软,病部内部组织会腐烂。

(2)该病扩展速度较快,病瓜腐烂后会散出一股恶臭味,但无霉毛,这是和灰霉病、菌核病及果腐病最大的区别。

(3)软腐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依靠雨水、灌溉水以及昆虫进行传播,由伤口侵入。如果在阴雨天或露水未干时进行整枝打杈、农田操作,会损伤叶柄基部发生裂口,引起病菌侵染,导致软腐病发生。

二、西葫芦烂瓜是怎么防治

1、灰霉病防治

(1)灰霉病防治方法比较简单,当西葫芦出现灰霉病时可以在蘸花时用异菌脲进行预防。

(2)如果已经发病可以喷洒异菌脲或乙烯菌核利,或者使用核净烟剂进行熏烟防治,效果比较好。

2、菌核病防治

(1)菌核病与灰霉病的防治方法、用药基本差不多,可以采用蘸花、喷雾和烟剂熏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2)在蘸花药中加入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预防;喷施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50%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防治;在闭棚后每亩用10%菌核净烟剂200克进行熏蒸。

3、果腐病防治

(1)防治西葫芦果腐病可以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加强管理,适时追施有机肥,增强植株免疫力。

(2)一定要减少瓜果伤口,发现病瓜时要及时清除。重病地块雨后要及时进行排水,黏质土壤要适当控制浇水,避免田间积水。

4、软腐病防治

防治软腐病可以使用铜制剂,比如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20%松脂酸铜乳油(500-800倍液)等。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5天停止用药。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西葫芦烂瓜是什么原因,怎么防治”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073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西葫芦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