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小麦种子休眠期的主要原因,附呼吸强度的测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4 19:22  浏览次数:1527
内容摘要:小麦种子休眠的原因可以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胚本身的因素造成的,第二类是种壳(种皮和果皮等)的限制造成的。小麦种子的休眠是指活的小麦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温度、水分和氧气等)下仍不能发芽的现象。影响种子休眠期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不同作物由于其遗传因子不同,休眠期也不同。一、小麦种子休眠的原因1、关于小麦种子休眠的原因,简而言之,可以归为两大类:(1)第一类是胚本身的因素造成的,包括胚发育未完成;生理上未成熟;缺少必须的激素或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用低温层积、变温处理、干燥、激素处理等方法

小麦种子休眠期的主要原因,附呼吸强度的测定

回答小麦种子休眠的原因可以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胚本身的因素造成的,第二类是种壳(种皮和果皮等)的限制造成的。小麦种子的休眠是指活的小麦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温度、水分和氧气等)下仍不能发芽的现象。影响种子休眠期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不同作物由于其遗传因子不同,休眠期也不同。

一、小麦种子休眠的原因

1、关于小麦种子休眠的原因,简而言之,可以归为两大类:

(1)第一类是胚本身的因素造成的,包括胚发育未完成;生理上未成熟;缺少必须的激素或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用低温层积、变温处理、干燥、激素处理等方法可解除休眠。

(2)第二类是种壳(种皮和果皮等)的限制造成的。包括种壳的机械阻碍、不透水性、不透气性以及种壳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等原因。了解好种子的休眠原因,才能更好的去打破它的休眠期,提高种子的出芽率。

2、和大多数禾本科作物种子一样,小麦种子也有休眠期。小麦种子的休眠是指活的小麦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温度、水分和氧气等)下仍不能发芽的现象。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特性之一。根据种子休眠产生的时间可分为初生休眠(收获时即已具有的休眠现象)和次生休眠(原来无休眠或解除休眠后的种子由于高湿、低氧、高二氧化碳、低水势或缺乏光照等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诱发的休眠)。

3、影响种子休眠期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不同作物由于其遗传因子不同,休眠期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作物,由于遗传因子的差异,也有区别。如粳稻品种常有休眠期,而籼稻则以原产热带地区的品种及其后代较为明显,其中栽培的一般品种不存在休眠期。在生理因素上,不同成熟度的禾谷类种子休眠期存在显著差异,一般从乳熟期起,成熟度愈高,休眠期愈短。在环境因素上,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湿度。

二、呼吸强度测定

1、呼吸强度的测定

(1)取500ml广口瓶一个,加一个一孔橡皮塞。孔直径约1厘米,供滴定用之,平时用一个小橡皮塞塞紧,瓶塞下面挂一铁丝小篮,以便装植物材料。整个装置可称“广口瓶测呼吸装置。

(2)在瓶中准确加入0.1N的氢氧化钡溶液20毫升,立即塞紧橡皮塞(不带小篮)。充分摇动广口瓶几分钟,待瓶内全部CO2被吸收后,拔出小橡皮塞加入酚酞试剂3滴,把滴定管插入孔中,1/22N草酸溶液进行空白滴定,直至红色刚刚消失为止。

(3)倒出废液,用无CO2的蒸馏水(煮沸过的)洗净后,重加同一氢氧化钡溶液20ml,同时称取植物材料(发芽的小麦种子)5克,装入小铁丝筐中,挂于橡皮塞下,把塞子盖在瓶上,开始记录时间,经20-30分钟,其间轻轻摇动数次,使溶液表面的碳酸钡薄膜被破坏而利于CO2的充分吸收。到预定时间后,轻轻开塞,把装有植物材料的小篮子迅速取下立即重新塞紧,充分摇动2分钟,使瓶中CO2完全被吸收,然后拔出小橡皮塞,加入酚酞3滴,用草酸滴定如前。注意防止口中呼出气体侵入瓶内。

(4)计算呼吸强度(每克组织每小时放出CO2毫克数):呼吸强度(毫克CO2/克组织·小时)。

2、不同条件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1)用前面描述过的大小一致的呼吸瓶四个(可四个实验小组联合作),进行如下处理:

① 加干种子100粒(小麦或其它种子,以下相同)在30℃恒温水浴锅上。

② 加入浸湿种子100粒,在30℃恒温水浴锅上。

③ 加催芽种子100粒,在30℃恒温水浴锅上。

④ 加催芽种子100粒,在10℃左右室温下。

(2)30分钟后,轻轻从呼吸瓶中取出种子,然后用草酸滴定如前,并用下式计算各瓶呼吸强度(100粒种子1小时内放出CO2毫克数)。

(3)把不同处理的测定结果记于下表,并加以解释。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小麦种子休眠期的主要原因,附呼吸强度的测定”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3992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小麦种子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