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南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6 20:25  浏览次数:2625
内容摘要:1、种植前准备:选择在2-3年内没有种植过南瓜的地块,配合施肥深翻土地并进行浸种催芽处理。2、种植管理:当地表温度稳定在12-13℃以上时,可按照行距1.3-1.5m,株距40-50cm进行播种,随后覆土。3、病虫害管理:白粉病可用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防治,蚜虫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一、种植前准备1、选地整地可选在2-3年内没有种植过南瓜的土地并配合施肥,深翻土地约25-30cm。2、处理种子(1)将畸形种、瘪种剔除后,把其他种子用温水浸泡4-6小时。(2)然后把种子放在温度为26-30℃的环境下催芽

南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回答1、种植前准备:选择在2-3年内没有种植过南瓜的地块,配合施肥深翻土地并进行浸种催芽处理。2、种植管理:当地表温度稳定在12-13℃以上时,可按照行距1.3-1.5m,株距40-50cm进行播种,随后覆土。3、病虫害管理:白粉病可用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防治,蚜虫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

一、种植前准备

1、选地整地

可选在2-3年内没有种植过南瓜的土地并配合施肥,深翻土地约25-30cm。

2、处理种子

(1)将畸形种、瘪种剔除后,把其他种子用温水浸泡4-6小时。

(2)然后把种子放在温度为26-30℃的环境下催芽,待胚根伸出种皮外2-3mm时便可播种。

南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二、种植管理

1、播种时间和方法

(1)待地表温度稳定在12-13℃以上时,便可播种。

(2)一般可按照行距1.3-1.5m,株距40-50cm进行播种,随后覆土2-3cm。

2、日常管理

(1)施肥

①底肥: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kg、复合肥以及钾肥各10kg。

②催果肥:当南瓜长出1-2个幼瓜后,一般亩施腐熟稀粪水1000-1500kg。

③中后期追肥:每次采收南瓜后,可施入适量的有机肥,也可在中后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南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2)中耕除草

一般需进行3次中耕除草,第一次在定苗后5-7天进行,当蔓长至1m左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第三次中耕除草则在叶蔓铺满地面之前进行。

(3)整枝

①大型南瓜:因为大型南瓜所结的果实较大,需要的营养也多,通常一棵南瓜留1个南瓜果实。要求枝叶繁茂,通常不需要剪掉侧枝,可多留枝叶供果实生长。

②小型南瓜:因为果实较小,所以一棵南瓜可留多个果实,一般1条枝蔓留1个果实,一棵南瓜留下枝蔓约2-3条。在后期可留4-6片叶进行打顶,其余侧枝可剪除。

南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三、病虫害管理

1、病害

(1)白粉病

①危害特点:当植株受害后,叶片或嫩茎会出现白色霉斑,发病严重时,白粉布满整个叶片。

②防治方法:可用70%粉锈宁700倍稀释液,或硫悬浮剂25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或退菌特500倍稀释液等药剂交叉使用防治,连喷3-4次。

(2)病毒病

①危害特点:叶面会出现黄斑或者深浅相间的斑驳花叶,叶面凹凸不平,茎蔓与顶叶扭缩。

②防治方法:可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稀释液,或菌毒清400倍稀释液,或菌毒宁600倍稀释液等药剂防治,一般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

南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3)斑点病

①危害特点:植株受害后,叶片会出现圆形至近圆形的斑点,严重时斑点会融合,从而使叶片局部枯死,而且在湿度过大时,在斑点的上面会出现小黑点。

②防治方法:可用70%托布津800倍稀释液,或50%扑海因1500倍稀释液,或75%百菌清800倍稀释液等药剂防治,一般每半个月1次,连喷2次。

2、虫害

南瓜主要有蚜虫、黄虫、瓜蝇、夜蛾等虫害,一般可用抗蚜威加杀虫双或菊酯类农药交叉使用进行防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南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3931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南瓜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