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硫酸锌肥料的作用与功效,怎么样做追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1:47  浏览次数:3049
内容摘要:1、锌是碳酸酐酶的特殊活性离子,同时锌也是醛缩酶的激活剂,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2、锌参与了吲哚乙酸的合成,间接促进了植物的生长。3、锌是RNA聚合酶的组成成分,同时能够促进植物蛋白质的合成,保持核糖核蛋白体结构的完整性。4、锌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一、硫酸锌肥料的作用与功效1、锌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因为锌是植物叶绿体中碳酸酐酶的一种特殊活性离子,在光合作用中可以催化二氧化碳的水合作用,同时锌也是醛缩酶(光合作用中的一种关键酶)的激活剂。2、锌能够参与吲哚乙酸的合成,一旦植物缺乏

硫酸锌肥料的作用与功效,怎么样做追肥

回答1、锌是碳酸酐酶的特殊活性离子,同时锌也是醛缩酶的激活剂,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2、锌参与了吲哚乙酸的合成,间接促进了植物的生长。3、锌是RNA聚合酶的组成成分,同时能够促进植物蛋白质的合成,保持核糖核蛋白体结构的完整性。4、锌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一、硫酸锌肥料的作用与功效

1、锌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因为锌是植物叶绿体中碳酸酐酶的一种特殊活性离子,在光合作用中可以催化二氧化碳的水合作用,同时锌也是醛缩酶(光合作用中的一种关键酶)的激活剂。

2、锌能够参与吲哚乙酸的合成,一旦植物缺乏锌元素,就会导致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合成量减少,从而导致作物的叶片变小,节间缩短,生长发育速度减慢,甚至停滞。

3、RNA聚合酶中是蛋白质合成所必须的酶,而在该酶中含有锌,因此锌能够促进植物蛋白质的合成,同时还能够保持核糖核蛋白体结构的完整性。

4、锌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提高燕麦对散黑穗病,大麦对坚黑穗病,冬黑麦对秆黑粉病的抗病力。

5、植物如果缺乏锌元素有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病害,比如说:大豆和花生花白、落花落蕾;玉米白苗、缺粒秃顶;水稻僵苗、抽穗不齐、结实率低;小麦黄化、花穗不齐、萎缩不实;果树小叶病、簇叶病、畸形果等。

二、硫酸锌怎么样做追肥

1、土施

(1)玉米:苗期至拔节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1-2kg硫酸锌拌10-15kg细土,条施或穴施。

(2)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每亩地使用1-2kg硫酸锌拌1015kg细土,施加到小麦行间,深度为5-6cm。

(3)棉花:在苗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1kg硫酸锌拌10-15kg细土条施或穴施。

(4)甘薯:在团棵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1kg硫酸锌拌10-15kg细土穴施。

(5)水稻:在分蘖前期,每亩地使用1-1.5kg硫酸锌拌细土撒在田面。

2、叶面喷施

(1)玉米:在苗期至拔节期的时候,每亩地喷施50-75kg的0.1-0.2%硫酸锌溶液,7天过后,复喷一次。

(2)水稻:秧田2-3片叶,本田分蘖期的时候,每亩地喷施40-50kg的0.1-0.3%硫酸锌溶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施2-3次。

(3)小麦:在拔节期和孕穗期的时候,每亩地分别喷施50-75kg的0.2-0.4%硫酸锌溶液。

(4)棉花:苗期和现蕾期的时候,每亩地分别喷施50-75kg的0.2%硫酸锌溶液。

(5)油菜:苗期和抽薹期的时候,每亩地分别喷施70kg的0.1%硫酸锌溶液。

(6)大豆、花生:苗期和开花期的时候,每亩地分别喷施50-75kg的0.1%硫酸锌溶液。

(7)甘薯:团棵期的时候,使用0.2-0.3%硫酸锌溶液喷施2次,间隔时间为7-10天。

(8)蔬菜:生长前期的时候,每亩地喷施50-75kg的0.05-0.1%硫酸锌溶液,每隔7天喷施一次,一共喷施2-3次。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硫酸锌肥料的作用与功效,怎么样做追肥”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3925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硫酸锌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