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甜瓜蔓枯病最有效的农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3 10:01  浏览次数:1422
内容摘要:1、有效药物:70%甲基托布津、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甲基托布津、50%混杀硫悬浮剂等。2、使用方法:发病初期,全田喷施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一、甜瓜蔓枯病最有效的农药1、有效药物能够有效防治甜瓜蔓枯病的农药有70%甲基托布津、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甲基托布津、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混杀硫悬浮剂等。2

甜瓜蔓枯病最有效的农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回答1、有效药物:70%甲基托布津、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甲基托布津、50%混杀硫悬浮剂等。2、使用方法:发病初期,全田喷施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

一、甜瓜蔓枯病最有效的农药

1、有效药物

能够有效防治甜瓜蔓枯病的农药有70%甲基托布津、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甲基托布津、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混杀硫悬浮剂等。

2、使用方法

(1)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进行全天喷施,每隔7-10天喷施1次,根据病情确定喷施次数。

(2)用1:50倍的甲基托布津或敌克松、甲基托布津液+杀毒矾液涂抹病部。

二、甜瓜蔓枯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发病原因

(1)棚内的温湿度适宜甜瓜蔓枯病病原菌的生长(生长温度为5-35℃,适温为20-30℃),当棚内的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处于18-25℃时就容易出现该病害。

(2)当大棚内出现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情况时也容易发生蔓枯病,遇到阴天棚内较潮湿,或整枝过迟导致植株上出现伤口也容易流行蔓枯病。

(3)如果种植厚皮甜瓜,该病害一般在开花至膨大期均可发生,发病后植株会出现早衰现象,使得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2、发病症状

(1)该病害主要危害甜瓜的茎蔓基部、茎节处、叶柄,发病初期茎基部的分枝处会出现水渍状、灰绿色的病斑(形状为菱形或条形),而且会向上蔓延至各茎节处,然后逐渐形成黄白色的椭圆形凹陷斑。

(2)患病部位有时会分泌出黄褐色、橘红色至黑红色的胶状物,后期病斑会散生出黑色的小颗粒。叶柄发病时会出现水渍状的腐烂部位,后期病部会出现较多的小黑点,直至干缩折倒,萎焉枯死。

(3)如果种植地内比较潮湿,则叶片和果实一般也会受到危害,叶片的病症一般会在叶缘上出现,病部会扩散成不规则的扇形,导致叶片黄褐干枯。

(4)果实发病主要发生于比较靠近地面的部分,发病后果实会出现圆形的病斑,病斑的面积约为1.5-2厘米,刚开始呈油渍状,颜色为浅褐色,略下陷,之后会变为苍白色,而且病斑上会出现较多的小黑点,同时出现不规则的圆形龟裂。当湿度较大时,病斑还会不断扩大并开始出现水腐,其菌丝会深达果肉,果面也会出现白色的茸状茵丝层,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黑色的小粒点,在此期间若遇到雨水,则黑色的小粒点会喷出发丝状(或露滴状粉)的红色孢子角。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甜瓜蔓枯病最有效的农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3903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甜瓜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