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传统育种的特点,传统育种技术是指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0:16  浏览次数:3180
内容摘要:传统育种重视杂种优势的利用与研究,将各种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的优良基因聚集到某个品种中,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抵御干旱等灾害的能力。传统育种带来的缺陷:农艺性状的转移很容易受到种间生殖隔离的限制,不能对选定的农作物进行遗传改良;不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易受不良基因连锁的影响。一、传统育种的特点1、传统育种有什么特点传统育种重视杂种优势的利用与研究,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将各种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的优良基因不断聚集到某个品种中,让它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抵御干旱等灾害的能力。2、传统育种带

传统育种的特点,传统育种技术是指哪些

回答传统育种重视杂种优势的利用与研究,将各种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的优良基因聚集到某个品种中,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抵御干旱等灾害的能力。传统育种带来的缺陷:农艺性状的转移很容易受到种间生殖隔离的限制,不能对选定的农作物进行遗传改良;不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易受不良基因连锁的影响。

一、传统育种的特点

1、传统育种有什么特点

传统育种重视杂种优势的利用与研究,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将各种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的优良基因不断聚集到某个品种中,让它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抵御干旱等灾害的能力。

2、传统育种带来的缺陷

(1)农艺性状的转移很容易受到种间生殖隔离的限制,不能利用近缘或远缘种的基因资源对选定的农作物进行遗传改良。不同物种间的优良基因很难加以利用。

(2)通过有性杂交进行基因转移,不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易受不良基因连锁的影响。如要摆脱不良基因连锁的影响则必须对多世代、大规模的遗传分离群体进行检测。因此在获得某种优良抗性的同时,可能会影响植株的育性。

(3)利用有性杂交转移基因的成功与否一般需要依据表观变异或生物测定来判断,检出效率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4)用传统育种所获得的抗性,易受品种和地域环境的影响。即在北方培育的抗逆新品种,种植到南方,可能其抗逆性表现不明显。

二、传统育种技术是指哪些

传统育种技术有: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物理)紫外诱变、化学诱变,现今还有离子束育种等。

1、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性状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杂交改变生物的遗传组成,不产生新的基因。

2、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1)多倍体育种

①多倍体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②多倍化后,多个等位基因互作产生了更多的组合和更多样的功能变化,从而比二倍体亲本拥有更高的杂合性和更迅速的环境适应力,表现为抗逆性增强及克服远缘杂交的不育性等特点而倍受园艺育种学家的青睐。

(2)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

3、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个体,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它是继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育种技术。

4、化学诱变

利用碱基类似物、脱氨剂、烷化剂等化学诱变剂使DNA发生突变的技术。

5、离子束育种

属于诱变育种方式之一。即以离子束为诱变因素,将离子束注入植物的种子、细胞或其他器官等,诱发产生植物遗传性改变,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改变,经人工选择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方法。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传统育种的特点,传统育种技术是指哪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3870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育种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