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禾谷类作物有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6 20:47  浏览次数:1434
内容摘要:禾谷类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和燕麦等作物。水稻按照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而水稻按照留种方式可以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小麦的颖果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等,它可以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一、水稻1、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在7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过水稻。水稻按照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而水稻按照留种方式可以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2、水稻所结子实也就是稻谷,稻谷在脱去颖壳后就是糙米

禾谷类作物有哪些

回答禾谷类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和燕麦等作物。水稻按照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而水稻按照留种方式可以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小麦的颖果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等,它可以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一、水稻

1、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在7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过水稻。水稻按照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而水稻按照留种方式可以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

2、水稻所结子实也就是稻谷,稻谷在脱去颖壳后就是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就可以得到大米了。水稻喜欢高温、多湿、短日照,而且对土壤的要求不高,水稻幼苗发芽能承受比较低的温度为10-12℃,比较适宜的温度为28-32℃。水稻在分蘖期的食物日均温度要在20℃以上,水稻穗分化适宜的温度为30℃左右。

禾谷类作物有哪些

二、小麦

1、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它是禾本科植物,颖果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等。小麦又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一般在9-10月份的时候种植,而春小麦一般在3-4月份的时候种植。

2、小麦的生长可以分为幼苗期、分蘖期、生长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冬型品种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6-18℃,半冬型品种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4-16℃,春性品种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2-14℃。

禾谷类作物有哪些

三、玉米

1、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叫做苞谷、苞米棒子等,它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以及非常好的环境适应性。它的叶子窄而长,叶子边缘呈波状,在茎的两侧互生,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大约40-60厘米,宽大约4-8厘米。

2、玉米喜欢生长在温暖的环境中,对环境具体的要求要根据生长阶段来定,一般种子发芽适宜的温度在28-35℃之间,拔牙期适宜的温度为15-27℃之间,花期适宜的温度为25-26℃之间。

禾谷类作物有哪些

四、高粱

1、高粱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秆比较粗壮呈直立状,一般高大约3-5米,在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鞘没有毛或者稍有白粉。基部呈圆形或微呈耳形,表面颜色为暗绿色,背面颜色为淡绿色或有白粉。

2、高粱喜温、喜光,在生育期间所需的温度比玉米高,而且它还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整个生育期比较适宜的温度为20-30℃,而且它全生育期还需要充足的光照。

禾谷类作物有哪些

五、燕麦

1、燕麦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须根比较坚韧,秆呈直立状而且光滑无毛,一般高可以达到120厘米左右。叶鞘比较松弛,叶舌为透明膜质,叶片比较扁平,一般长10-30厘米左右。

2、燕麦一般分为带稃型(皮燕麦)和裸粒型(裸燕麦)。燕麦的生长环境与一般谷物不同,它喜爱高寒、干燥的气候。而各地的品种都有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特晚熟这5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禾谷类作物有哪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3858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