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土的三大特性,什么土养花能让花长得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12:16  浏览次数:1736
内容摘要:散体性:颗粒之间无粘结,存在大量孔隙,可以透水、透气。多相性: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三相之间质和量的变化影响它的工程性质。自然变异性:土是在自然界演化形成的多矿物组合体,性质复杂,且随时间不断变化。土壤性质组成的因素:土的性质由其地质成因、形成时间、地点、环境以及后生演化的条件决定。一、土的三大特征1、土的三大特征有哪些(1)散体性:土壤中的颗粒之间无粘结或弱粘结,存在大量孔隙,可以透水、透气。(2)多相性:土往往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三相之间质和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它的工程性质

土的三大特性,什么土养花能让花长得好

回答散体性:颗粒之间无粘结,存在大量孔隙,可以透水、透气。多相性: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三相之间质和量的变化影响它的工程性质。自然变异性:土是在自然界演化形成的多矿物组合体,性质复杂,且随时间不断变化。土壤性质组成的因素:土的性质由其地质成因、形成时间、地点、环境以及后生演化的条件决定。

一、土的三大特征

1、土的三大特征有哪些

(1)散体性:土壤中的颗粒之间无粘结或弱粘结,存在大量孔隙,可以透水、透气。

(2)多相性:土往往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三相之间质和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它的工程性质。

(3)自然变异性:土是在自然界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演化形成的多矿物组合体,性质复杂,不均匀,且随时间还在不断变化。

2、土壤性质组成的因素

土的性质由其地质成因、形成时间、地点、环境、方式,以及后生演化和现时产出的条件决定。如干旱区形成的黄土,湿热区形成的红土,静水区形成的淤泥,它们在性质上截然有别。

3、土壤的组成

(1)土壤是由固、液、气体多相组成的体系。固相是土的主要成分,称为土的骨架。土颗粒间的孔隙可被液体或气体充填。完全被水充满时,形成二相体系的饱水土,性质柔软;完全被气体充满时,则形成二相体系的干土,其性质有的松散,有的坚硬。

(2)土的孔隙中有液、气体共存时,则形成湿土,其性质介于饱水土和干土之间,属三相体系。土中各相系组成的质和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控制土的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

二、什么土养花能让花长得好

1、腐叶土

(1)腐叶土可以去树林,草垛下挖一些叶片腐烂的土壤和松针土,或者是沤制的草末。注意要暴晒2天左右,或者掺配一些多菌灵,杀死里面的虫卵和害虫。

(2)使用的时候可以掺配颗粒土,比如大颗粒的河沙或者是浸泡过水的煤渣,再掺配一点园土,这就是营养丰富、疏松透气的营养土。而且腐叶土还具有微酸性,这样的土壤适合大多数的盆栽花卉。

2、园土搭配河沙

如果需种植一些耐旱的植物,比如仙人掌、虎皮兰、龙骨等,种植的土壤要求疏松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可以用一半的园土加一半的河沙或者是煤渣,这样的土壤疏松透气性好,但是里面的养分不足,可通过后期的经常施肥来实现。透气性好可以保证植物的根系舒展,不容易积水腐烂。

3、配土材料

如果周围找不到腐叶土或者沙土可以用购买的泥炭土、珍珠岩、蛭石等,自行配置即可。

(1)泥炭土:是一些草木等长期的发酵形成的营养丰富、松软透气的土壤。用它来养花可以供给植物几个月的养分。

(2)珍珠岩:是一种矿物质,它的颗粒比较大,质地比较轻。掺配在土壤中,有一定的空隙,可以将多余的水分渗透出去,起到透气性好的作用。

(3)蛭石:也属于一种矿物质,能充分的吸收水分,多余的水分会渗透到周围。把蛭石掺配在土壤中,可以保障土壤吸水比较均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土的三大特性,什么土养花能让花长得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3856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土壤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