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玉米病虫害,怎么防治有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3 14:07  浏览次数:749
内容摘要:玉米主要病害有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粗缩病、丝黑穗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黏虫及玉米蚜等。对于玉米螟的防治,可在玉米苗期每亩用3%呋喃丹1-2千克加入1倍的细土,均匀撒入植株心叶中,在植株抽雄前用高效生物杀虫剂苏维士或18%广大阿啄净1500倍加广大特效王喷雾防治。一、玉米病虫害1、病害(1)玉米锈病:发病初期其叶片两面长出浅黄色的长形和卵形褐色小脓疤,之后小疱破裂并出现铁锈色粉状物,后期玉米叶片上会出现黑色椭圆形或长条形的凸点。(2)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其患处呈水侵状,之后慢慢变为青灰色,严重时可长出2

玉米病虫害,怎么防治有效

回答玉米主要病害有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粗缩病、丝黑穗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黏虫及玉米蚜等。对于玉米螟的防治,可在玉米苗期每亩用3%呋喃丹1-2千克加入1倍的细土,均匀撒入植株心叶中,在植株抽雄前用高效生物杀虫剂苏维士或18%广大阿啄净1500倍加广大特效王喷雾防治。

一、玉米病虫害

1、病害

(1)玉米锈病:发病初期其叶片两面长出浅黄色的长形和卵形褐色小脓疤,之后小疱破裂并出现铁锈色粉状物,后期玉米叶片上会出现黑色椭圆形或长条形的凸点。

(2)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其患处呈水侵状,之后慢慢变为青灰色,严重时可长出20厘米长的斑,最后变成褐色的枯死斑,若遇雨水,其病斑还会长出黑色的霉状物。

(3)玉米小斑病:小斑病在玉米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生,患病时叶片出现很多很小的褐色病斑,病斑呈椭圆形。

(4)玉米粗缩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患病植株会严重矮化,一般只有正常植株的一半高,其叶背侧脉上会出现蜡白色突起物。

(5)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植株的果穗和雄花,其危害十分严重,发病后一般全株颗粒无收。

2、虫害

(1)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危害植株的各个部位,在温度较高,海拔较低的地方危害较重,成虫会在生长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幼虫孵出后在植株幼嫩部爬行,开始危害植株。

(2)黏虫:是粮食作物和牧草作物的主要害虫,对玉米也危害较重,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初期若不及时防治,进入6龄阶段的幼虫可在3-5天内将整株玉米苗、叶片吃光。

(3)玉米蚜:主要以刺吸叶片汁液危害,分泌蜜露并产生霉状物,严重影响玉米植株叶片的光合作用,同时玉米蚜还可传播玉米病毒病。

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1、病害

(1)玉米锈病防治:选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以减少病原体的侵入,危害较重的地块可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一般每隔8天喷2-3次。

(2)玉米大斑病防治:选种优良、高产、抗病的品种,从根源上杜绝病源,施肥时注意化肥,氮、磷的合理施用,以便增强植株的抵抗力。

(3)玉米小斑病防治:在适宜时期提前播种,以避开发病高峰期,基肥保持充足并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

(4)玉米粗缩病防治:播种前后用18%广大阿啄净1500倍液对玉米田及周边杂草喷雾,以杀灭灰飞虱,在玉米苗期用15%病毒必克600倍喷雾。

(5)玉米丝黑穗病防治:选种抗病品种,并实行轮作,深翻土壤,以减少菌源、减轻发病,前期将病株拔出,并集中销毁。

2、虫害

(1)玉米螟防治:在苗期每亩用3%呋喃丹1-2千克加入1倍的细土,均匀撒入植株心叶中,在植株抽雄前用高效生物杀虫剂苏维士或18%广大阿啄净1500倍加广大特效王喷雾。

(2)黏虫防治:每亩可用50%辛硫磷1500倍夜喷雾,幼虫大龄期可用0.1%苏维士或18%阿啄净1500倍液加配广大特效王喷雾。

(3)玉米蚜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时,用10%轰蚜1000倍液喷雾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玉米病虫害,怎么防治有效”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3772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玉米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