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附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8 18:48  浏览次数:881
内容摘要: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主要是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如果是水稻分蘖期发病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椭圆形斑,如果是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有灰色长条形斑,根节会变色伴有恶臭。细菌可在病稻草、病稻桩和杂草上越冬,病菌会从叶片上水孔、伤口及叶鞘和根系伤口侵入。一、水稻细菌性基腐病1、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主要是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如果是水稻分蘖期发病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椭圆形斑,逐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间会形成枯白的不规则形大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色。2、如果是拔节期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附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

回答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主要是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如果是水稻分蘖期发病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椭圆形斑,如果是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有灰色长条形斑,根节会变色伴有恶臭。细菌可在病稻草、病稻桩和杂草上越冬,病菌会从叶片上水孔、伤口及叶鞘和根系伤口侵入。

一、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1、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主要是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如果是水稻分蘖期发病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椭圆形斑,逐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间会形成枯白的不规则形大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色。

2、如果是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有灰色长条形斑,根节会变色伴有恶臭。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

3、细菌可在病稻草、病稻桩和杂草上越冬。病菌会从叶片上水孔、伤口及叶鞘和根系伤口侵入,以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为主。侵入后在根基的气孔中系统感染,在整个生育期重复侵染。

二、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

1、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病条件

(1)病害的发生与气候、品种、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主要通过水稻根部和茎基部的伤口侵入,发生洪灾或台风,或者遇高温高湿环境更容易发病,

(2)在南方地区5-7月雨水多,容易出现水灾,8-9月台风多发,因此早稻穗期、中稻分蘖期、晚稻穗期病害易发。偏施氮肥、水稻贪青、光照不足、低洼地容易发病重。一般常规稻较杂交稻发病多,粳稻较籼稻发病重。

2、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不同的品种其抗病性有差异,在发病较重的地区可选用抗耐病品种。

(2)种子处理。种子消毒是预防细菌性基腐病的重要措施,可选用三氯异氰脲加咪鲜胺或乙蒜素浸种,可有效预防并兼防其它苗期病害。

(3)培育壮秧。可采取旱育秧等技术,减少秧苗根系受损;在秧苗移栽前,施好送嫁肥,打好送嫁药。

(4)科学水肥管理。按照水稻灌水原则进行,注重晒田,特别是冷浸田、烂泥田及贪青田块要适时重晒;避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分蘖期加用适量的硅锌肥,以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水稻细菌性基腐病,附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3724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水稻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