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什么麦种短杆大穗产量高,麦种第二年还能种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7:42  浏览次数:1508
内容摘要:短杆大穗产量高的小麦品种有郑麦618和存麦11。麦种第二年能否种植,取决于小麦种子是否发霉、是否腐烂、是否被害虫侵害。在播种前,可以先选用部分小麦种子,找寻一块空地种植,做发芽测试,如果发芽率超过85%,则可以继续使用。一、什么麦种短杆大穗产量高1、郑麦618(1)郑麦618属于半冬性小麦,幼苗时期半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成株后,株高76.4cm左右,株型松紧适中,旗叶宽长、上冲,穗下节较长,穗层整齐;长出的麦穗呈长方形,壳为白色,短芒,白粒,籽粒较为饱满,半角质。(2)一亩郑麦618的穗数为36.

什么麦种短杆大穗产量高,麦种第二年还能种吗

回答短杆大穗产量高的小麦品种有郑麦618和存麦11。麦种第二年能否种植,取决于小麦种子是否发霉、是否腐烂、是否被害虫侵害。在播种前,可以先选用部分小麦种子,找寻一块空地种植,做发芽测试,如果发芽率超过85%,则可以继续使用。

一、什么麦种短杆大穗产量高

1、郑麦618

(1)郑麦618属于半冬性小麦,幼苗时期半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成株后,株高76.4cm左右,株型松紧适中,旗叶宽长、上冲,穗下节较长,穗层整齐;长出的麦穗呈长方形,壳为白色,短芒,白粒,籽粒较为饱满,半角质。

(2)一亩郑麦618的穗数为36.8万,穗粒数为35.4粒,千粒重46.4g。

(3)郑麦618的茎秆弹性较好,抗倒伏能力较强,但是耐倒春寒能力一般;高感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中抗条锈病。

(4)郑麦618在10月上中旬播种,生长周期为229天左右。2014-2015年,试验田平均亩产量为547kg;2015-2016年,试验田续试,平均亩产量为541.6kg;201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580.6kg。

2、存麦11

(1)存麦11属于半冬性、中晚熟品种的小麦,幼苗时期半匍匐,叶色深绿,叶片窄长,分蘖力较强;成株后,株高73.8-79.9cm左右,株型较为松散,旗叶上举,小穗排列紧密,穗层整齐;长出的麦穗呈长方形,壳为白色,长芒,白粒,籽粒饱满度中等,半角质。

(2)一亩存麦11的穗数为40.6-41.3万,穗粒数为31.7-34.5粒,千粒重46.4-50.4g。

(3)存麦11的茎秆弹性较好,抗倒伏能力较强,并且能忍耐后期高温,但是耐倒春寒能力一般;中感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4)存麦11在10月8日-10月20日播种(最佳播种时期为10月10日-10月16日),生长周期为229.5-233.9天。2012-2013年,试验田平均亩产量为495.7kg;2013-2014年,试验田平均亩产量为589.9kg;2014-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551.7kg。

二、麦种第二年还能种吗

1、去年留下的麦种第二年能否种植取决于麦种是否发霉、麦种是否腐烂、麦种是否有害虫侵害。

2、小麦在保存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会释放出水分和热量,上层的麦粒吸收以后膨胀,形成硬块,导致麦堆的温度不均匀,发生温差,引起结顶现;而且大量的水分和热量散发出来,有利于霉菌的繁殖,最终导致麦种发霉。

3、危害小麦种子的害虫主要是麦蛾、玉米象、大谷盗、赤拟谷盗等;害虫多了以后,分泌排泄物过多,也会产生大量水分和热量,加剧麦堆发霉。

4、如果想要知道是否还能用于种植,可以选用小部分的麦种,找一块适宜种植小麦的土地,做发芽测试,如果发芽率能够达到85%以上,则可以继续使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什么麦种短杆大穗产量高,麦种第二年还能种吗”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3678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麦子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