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玉米赤霉烯酮国家标准,怎么产生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7-03 06:27  浏览次数:984
内容摘要:粮食及粮食制成的食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最多不能超过5μg/kg、20μg/kg。酒类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最多不能超过20μg/kg。酱油、醋、酱及酱制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最多不能超过50μg/kg。一、玉米赤霉烯酮国家标准1、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用在玉米、小麦、大米、大麦等农作物上,可以促进烟草花芽和冬小麦穗的发育,提高玉米的抗逆、抗病能力。但是该药物耐热性极强,需要在110℃以下处理1-2小时左右才能被破坏。如果动物吃了这些作物茎秆制成的饲料,会造成动物急性、慢性中毒,影响到动物的繁殖能力,严重时会造成

玉米赤霉烯酮国家标准,怎么产生的

回答粮食及粮食制成的食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最多不能超过5μg/kg、20μg/kg。酒类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最多不能超过20μg/kg。酱油、醋、酱及酱制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最多不能超过50μg/kg。

一、玉米赤霉烯酮国家标准

1、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用在玉米、小麦、大米、大麦等农作物上,可以促进烟草花芽和冬小麦穗的发育,提高玉米的抗逆、抗病能力。但是该药物耐热性极强,需要在110℃以下处理1-2小时左右才能被破坏。如果动物吃了这些作物茎秆制成的饲料,会造成动物急性、慢性中毒,影响到动物的繁殖能力,严重时会造成流产,胎儿畸形,并且还会影响到动物的神经系统、肾脏、心脏等。

2、玉米赤霉烯酮国家标准:粮食的检出限为5μg/kg,粮食制成的食品的检出限为20μg/kg;酒类的检出限为20μg/kg;酱油、醋、酱及酱制品的检出限为50μg/kg;大豆、油菜籽、食用植物油的检出限为10μg/kg;牛肉、猪肉、牛肝、牛奶、鸡蛋的检出限为1μg/kg;配合饲料、玉米的检出限为500μg/kg;谷物及其制品的检出限为60μg/kg;仔猪、青年的母猪配合饲料的检出限为100μg/kg。

二、玉米赤霉烯酮怎么产生的

玉米赤霉烯酮开始是在患有赤霉病的玉米植株中分离出来的,可以由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黄色镰孢、粉红镰刀菌、木贼镰孢、窜珠镰刀菌等镰刀菌属菌侏生成。还有许多农作物,比如小麦、大豆等也会产生玉米赤霉烯酮。

三、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怎么办

1、目前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没有特效药治疗,对于急性中毒的动物,一般使用300-500g的硫酸钠兑水3-5kg稀释后给动物服用,然后根据动物大小以及种类,静脉放血200-1000ml,同时静脉注射500-1000ml的10%葡萄糖、500-1000m的5%葡萄糖、60ml的40%乌洛托品、500-1000ml的右旋糖,然后再用11万单位的三磷酸酚酥进行静脉补液,最后再使用VK。

2、对于慢性中毒的动物,首先停止喂食霉变饲料,后续给动物灌服绿豆苦参煎剂,静脉注射葡萄糖和樟脑磺酸钠,肌肉注射VA、VD、VE和黄体酮。可以使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动物的外阴肿胀部位,对于破清的地方可使用3%的碘酒进行擦拭。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玉米赤霉烯酮国家标准,怎么产生的”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3577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玉米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