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长寿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怎么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30 20:34  浏览次数:2102
内容摘要:养殖方法:选用由河沙、腐叶土、珍珠岩、碳渣混合组成的土壤进行养殖,每次浇水时只要让土壤中含有一点水分即可,入夏后每天中午要对其喷洒一点水雾。注意事项:温凉的气候比较适宜长寿竹生长,因此进入夏季后要对其进行遮阴处理,冬季要确保其生长环境具有适宜的温度;长寿竹惧怕光照,养护时要放在有散光的地方。一、长寿竹的养殖方法1、播种繁殖(1)选种:长寿竹进行播种繁殖时一般要求较高,由于殖十年以上的长寿竹才有可能出现开花,开花后长寿竹便会进入结种期,所以播种繁殖时需要采收20-50年生的株植作为采种对象,否则不易出苗。(

长寿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怎么养

回答养殖方法:选用由河沙、腐叶土、珍珠岩、碳渣混合组成的土壤进行养殖,每次浇水时只要让土壤中含有一点水分即可,入夏后每天中午要对其喷洒一点水雾。注意事项:温凉的气候比较适宜长寿竹生长,因此进入夏季后要对其进行遮阴处理,冬季要确保其生长环境具有适宜的温度;长寿竹惧怕光照,养护时要放在有散光的地方。

一、长寿竹的养殖方法

1、播种繁殖

(1)选种:长寿竹进行播种繁殖时一般要求较高,由于殖十年以上的长寿竹才有可能出现开花,开花后长寿竹便会进入结种期,所以播种繁殖时需要采收20-50年生的株植作为采种对象,否则不易出苗。

(2)采种:通常10月下旬时,长寿竹的果实完全成熟之后,需要进行采收处理,洗去果肉,将种子阴干,晾干种子的过程中切忌阳光直射,晒干的种子会丧失发芽率。

(3)播种:种子处理好后,选择疏松肥沃、湿润通透、排水性好的沙壤土作为苗床播种,将种子均匀的播入土壤中,然后覆盖一层薄土,在播种以后适当的遮荫,发芽率可达90%,但发芽后到生长繁茂需要漫长的过程。

2、扦插繁殖

(1)扦插时间:在对长寿竹进行扦插时,需要选在每年的春秋两季,春末夏初或是夏末秋初的时候进行,此时的温度不会很低,但也并不炎热,正好能够满足长寿竹扦插苗的生根需求。

(2)插条处理:选取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作为插穗,长度为10公分左右为一段剪开,每一段需要带超过3个的叶节,保留一片叶片即可,将下方部位适当的进行斜剪,剪好后的插穗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大约2-3分钟,然后拿出再用500×10-6mol/L的LBA溶液浸泡基部4-5小时。

(3)开始扦插:扦插前,使用竹签在土壤中插处一排深度约3-5公分深的小孔,处理好的插穗插入土壤孔中,注意保持插穗叶片方向必须是一致的,用手将四周的土壤压实,然后立即浇入水分。

(4)后续养护:对长寿竹进行扦插后不要接受太多光照,要适当的进行遮荫,只保持少量的散射光即可,其生长出根系之后,可以适当的增加光照,促进它的枝叶繁茂,快速发育。

二、养殖长寿竹的注意事项

1、养护长寿竹时一定要喷药预防病虫害,一旦发现有病虫害也要立即喷药治疗和灭杀。18-26℃时长寿竹能够生长的很好,比较炎热的夏季就需要对长寿竹进行遮阴处理,其耐寒性能也是不错的,只需要温度不低于-7℃就能够安全越冬,太低就需要进行保暖了。

2、疏松肥沃的土壤更有利于长寿竹的生长,盆土不能够粘性过大,可以选择腐叶土、河沙、珍珠岩、碳渣混合组成,这样的土壤透气且排水性好,有利于长寿竹的生长。

3、比较干燥的土壤适合长寿竹,每次浇水时让长寿竹的土壤中含有一点点水分即可,哪怕是炎热的夏季,也不要过多的浇水,中午向其叶片喷洒一点水雾即可,冬天则更要减少浇水的次数。养护长寿竹需要充足的营养,可以直接在花店购买花肥进行施加,在施肥时建议和水混合在一起施加,有利于长寿竹的吸收,每隔半个月施肥一次,肥料以含有氮磷钾的有机肥为主。

4、长寿竹惧怕光照,养护时要放在有散光的地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长寿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怎么养”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3030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长寿竹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