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白芍和芍药的区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6 19:52  浏览次数:1778
内容摘要:白芍:是芍药的一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一般在夏、秋二季采挖。芍药:分为白芍和赤芍,其中赤芍为芍药或者川赤芍的干燥根,一般在春、秋二季采挖。除开白芍和赤芍,还有与芍药类似的美丽芍药以及芍药的变种,毛果芍药。一、白芍和芍药的区别1、白芍是芍药中的一种,本质上是芍药的干燥根,一般在夏、秋二季采挖,在沸水中煮一段时间后去皮晒干制成。而芍药分为白芍和赤芍,其中赤芍是芍药或者川赤芍的干燥根,一般在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制成。2、芍药与美丽芍药很相似,但是芍药的叶片边缘具有白色软骨质细齿,两面无毛,下面

白芍和芍药的区别

回答白芍:是芍药的一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一般在夏、秋二季采挖。芍药:分为白芍和赤芍,其中赤芍为芍药或者川赤芍的干燥根,一般在春、秋二季采挖。除开白芍和赤芍,还有与芍药类似的美丽芍药以及芍药的变种,毛果芍药。

一、白芍和芍药的区别

1、白芍是芍药中的一种,本质上是芍药的干燥根,一般在夏、秋二季采挖,在沸水中煮一段时间后去皮晒干制成。而芍药分为白芍和赤芍,其中赤芍是芍药或者川赤芍的干燥根,一般在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制成。

2、芍药与美丽芍药很相似,但是芍药的叶片边缘具有白色软骨质细齿,两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叶顶端渐尖,在茎干顶部以及叶腋开有数朵花。

3、毛果芍药是芍药的一种变种,在心皮和幼果外表皮长有密集的柔毛,成熟的蓇葖果的柔毛较为稀疏,一般生在山地灌木丛中;而芍药心皮无毛,一般生在山坡草地以及林下。

二、芍药的种植技术

1、土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性能好、通风透气性良好的沙壤土作为种植地,对土壤进行深耕深翻,深度在35cm左右,清除掉地下的石块以及杂草的根部分。然后做畦,畦的高度大约在20cm左右,宽度在1-1.3m左右,沟宽约40cm。

2、芍药幼苗:一般选择分株繁殖,在芍药采收后,以生长3年以上的芍药植株作为母株,然后将根茎部纵切,分为3-5个子株,并且保证每个子株上带有2-3个壮芽,根的长度在15-20cm左右,如果不准备立即种植,可以将子株沙藏备用。

3、种植:在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按照株距40-50cm,行间距50-60cm挖穴,穴的深度大约在20cm左右,每亩地种植2500-3500株左右。在播种时,将带根芍头呈八字形放入,用泥土固定后,在根部施加少量的人粪尿、腐熟饼肥或过磷酸钙,然后覆土并调整好芽的高低使其与地齐平,再覆土至高出地面使成馒头形,盖上栏肥,上面再覆少量的土。

4、浇水:在芽出土后,定期定时的进行浇水,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及时进行排水。

5、除草:勤除草,但是在进行中耕除草时,深度不宜太深。

6、施肥:在播种后的第二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施加人畜的粪便、尿。在4月下旬时,每亩地施加500kg的人畜的粪便、尿。在10-11月份时,每亩地施加500kg的栏肥,施加完毕后覆盖上一层土壤。第3年3月下旬时,每亩地施加750kg的人畜的粪便、尿,50kg的腐熟饼肥,25kg的过磷酸钙。4月下旬时,每亩地施加1000kg的人畜的粪便、尿。11月时,每亩地施加500kg的厩肥。第4年3月下旬时,每亩地施加1000kg的人粪尿,每kg中加入0.01kg的硫酸铵。4月下旬时,每亩地施加1000kg的人粪尿,每kg中加入0.01kg的硫酸铵。

7、病虫害防治:炭疽病,使用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溶液喷雾。黑斑病、锈病,使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蛴螬,浇施50%马拉松乳剂800-1000倍液或者是茶子饼6倍液。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白芍和芍药的区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2825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白芍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