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九圣禾257玉米新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3 09:07  浏览次数:3154
内容摘要:九圣禾257玉米新品种是以AM07为母本、FL05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的幼苗从出苗至成熟需约132天,株高318厘米,穗位高125厘米,成株叶片数21。籽粒含粗蛋白9.02%,粗淀粉74.11%,粗脂肪3.48%,赖氨酸0.26%。一、九圣禾257玉米新品种1、九圣禾257玉米新品种是以AM07为母本、FL05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幼苗出苗至成熟需约132天,叶片绿色,叶鞘呈紫色,花药紫色,花丝深紫色,颖壳绿色,茎紫色。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粗5.3厘米,穗长20.7厘米,秃尖0.9

九圣禾257玉米新品种

回答九圣禾257玉米新品种是以AM07为母本、FL05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的幼苗从出苗至成熟需约132天,株高318厘米,穗位高125厘米,成株叶片数21。籽粒含粗蛋白9.02%,粗淀粉74.11%,粗脂肪3.48%,赖氨酸0.26%。

一、九圣禾257玉米新品种

1、九圣禾257玉米新品种是以AM07为母本、FL05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幼苗出苗至成熟需约132天,叶片绿色,叶鞘呈紫色,花药紫色,花丝深紫色,颖壳绿色,茎紫色。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粗5.3厘米,穗长20.7厘米,秃尖0.9厘米,穗行数16-18,行粒数39.8,单穗粒重262.3克,出籽率79.9%。

2、九圣禾257玉米新品种的株型半紧凑,株高318厘米,穗位高125厘米,成株叶片数21。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7.7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5MR)、弯孢叶斑病(5MR)、玉米螟(4.5MR)、茎腐病(13.5%MR),抗丝黑穗病(4.8%R)。籽粒含粗蛋白9.02%、粗淀粉74.11%、粗脂肪3.48%、赖氨酸0.26%。

二、玉米种植技巧

1、整地

抓住近期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及早备耕、及时整地,为适期足墒播种和一播保全苗创造条件。对于春整地块和春旱易发地区,要及早整地,充分利用土壤返浆水,及时镇压保墒,对于秋整地块,要及时镇压保墒,对于春涝易发地区和低洼地块,要利用春季温度回升、风大等条件,及早清沟理墒,进行翻耕晾晒散墒和起垄散墒,确保适时播种。

2、选种

根据各地光热资源条件,科学品种布局,合理熟期搭配。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高产稳产、抗病抗虫、抗逆广适、资源高效、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良品种,品种熟期要适宜,杜绝越区种植,确保安全成熟。在玉米结构调整地区,因地制宜选择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专用型或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注意选购高质量包衣种子,提高出苗率和群体整齐度,预防苗期病虫害和地下害虫。

3、播种

根据各地土壤墒情、气温和玉米品种生育期等确定最佳播期,做到用种精准、下籽均匀、种肥隔离、镇压适度、深浅一致、覆土严密,适时适墒机械精播,提高播种质量,争取一播保全苗。对于土壤墒情适中地区,一次性完成机械开沟、播种、施肥、镇压作业、起垄,减少土壤搅动,最大限度利用土壤墒情。对于土壤湿度大、地温低的地区,应提早起垄散墒、提高地温,适当浅播或浅覆土,并隔天镇压;对于土壤墒情较差或易旱地区,可采取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抗旱造墒播种技术,或实行垄沟平播、播种、少免耕播种。

4、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及各地生产实际,群体结构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为夺取丰产奠定群体基础。一般生产条件下,亩保苗4000株左右。对于施肥水平高、土壤肥力好、具备墒情适宜、灌溉条件、生产条件整体较好,并且采用耐密型玉米品种的地块,亩保苗密度可增至4500-5000株。

5、施肥

保证种子在发育过程中有充足的营养供应,通过向土壤施加基肥,有效培养土壤的肥力,使土壤的物理性质能够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玉米种子的根系发育。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九圣禾257玉米新品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2143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玉米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