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正文

小鸡用什么辨别气味,小鸡怎么养长得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2 04:10  浏览次数:1417
内容摘要:小鸡一般可以靠着鼻子来辨别气味,它的鼻子通常位于嘴巴的上方,是两个小孔,而在鼻子上面的器官便是它的眼睛,虽然它的眼睛看起来比较有神,但是视力却不太好。在眼睛侧下方的器官就是它耳朵,不过它的耳朵没有外耳,只有内耳和中耳且被羽毛覆盖住了。在小鸡鼻子下方的器官是它的尖嘴,而它的舌头则长在嘴巴里,一般呈三角形且舌粘膜基本上没有味觉功能,所以小鸡通常是靠着视觉与触觉来觅食的。一、小鸡用什么辨别气味1、分辨气味的器官小鸡一般靠着鼻子来辨别气味,它的鼻子是两个小孔,在嘴巴的上方。2、小鸡的其他器官(1)眼睛:小鸡的眼睛

小鸡用什么辨别气味,小鸡怎么养长得快

回答小鸡一般可以靠着鼻子来辨别气味,它的鼻子通常位于嘴巴的上方,是两个小孔,而在鼻子上面的器官便是它的眼睛,虽然它的眼睛看起来比较有神,但是视力却不太好。在眼睛侧下方的器官就是它耳朵,不过它的耳朵没有外耳,只有内耳和中耳且被羽毛覆盖住了。在小鸡鼻子下方的器官是它的尖嘴,而它的舌头则长在嘴巴里,一般呈三角形且舌粘膜基本上没有味觉功能,所以小鸡通常是靠着视觉与触觉来觅食的。

一、小鸡用什么辨别气味

1、分辨气味的器官

小鸡一般靠着鼻子来辨别气味,它的鼻子是两个小孔,在嘴巴的上方。

2、小鸡的其他器官

(1)眼睛:小鸡的眼睛通常很圆,而且很有神,但是视力一般不是特别好。

(2)耳朵:和其他动物的耳朵不同,小鸡一般没有外耳(耳廓还未进化完全),只有内耳和中耳,位于眼睛的侧下方,不过因为被羽毛覆盖住了,所以如果观察的不仔细就很难发现。

(3)嘴巴:嘴巴比较尖且有一些弯曲。

(4)舌头:舌头比较小且比较尖,其形状一般为三角形,不过它的舌粘膜基本上没有味觉功能,在采食食物的时候,它通常是靠着视觉与触觉来寻找的。

二、小鸡怎么养长得快

1、营养全面的饲料

(1)小鸡通常吃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特殊添加剂等饲料长得快。

(2)常见的能量饲料主要有玉米、高粱、小麦、稻谷等是种类,蛋白质饲料主要有芝麻粕、花生粕、棉籽粕、玉米蛋白粉、肉骨粉等种类,而矿物质饲料主要有贝壳粉、骨粉等种类,通常可以根据这些饲料种类搭配出合适的饲料配方。

(3)比如针对1-3周龄的小鸡,其饲料配方一般为玉米60%、小米5%、高粱4%、麦麸5%、豆饼8%、鱼粉8%、骨肉粉3%、血粉5%、石粉1.5%、食盐0.3%以及适量的添加剂。

2、温度适宜的生活环境

(1)过热或者过冷的生活环境通常均不利于小鸡的生长,因此可以根据它的日龄来调整温度。

(2)1-3日龄时的温度一般为40-35℃,4-5日龄的温度一般为34-33℃,6-8日龄的温度一般为33-32℃,9-12日龄的温度一般为32-30℃,13-20日龄的温度一般为30-28℃,当小鸡能够适宜常温环境之后,就可以不保温了,而在炎热的夏天,还要注意通风,以此来降低温度。

3、适合的饲养密度

(1)如果养殖密度太大的话,便会阻碍小鸡的生长,而且还容易使它们互相践踏,如果情况比较轻,那么只是生长受阻,如果情况严重,那么便会导致死亡,所以需要根据小鸡的生长阶段来调整养殖密度。

(2)在1-2周龄时,笼养的密度一般为60只/平方米,网上平养的密度一般为40只/平方米,地面平养的密度一般为30只/平方米。

(3)在3-4周龄时,笼养的密度一般为40只/平方米,网上平养的密度一般为30只/平方米,地面平养的密度一般为25只/平方米。

(4)在5-6周龄时,笼养的密度一般为30只/平方米,网上平养的密度一般为25只/平方米,地面平养的密度一般为20只/平方米。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小鸡用什么辨别气味,小鸡怎么养长得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1794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小鸡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